俯下身子才能干出样子

15.09.2015  07:03

  要做融入水中的“鱼”,不做浮在水面上的“油”,这是驻村干部于锡明为自己立下的规矩。从负责定点扶贫到担任驻村工作队长,8年来,这个省城来的干部与二道河子村的百姓休戚与共,为拔掉百姓的“穷根”辛苦奔忙。俯下了身子,干出了样子。于锡明主动融入群众的工作作风为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标杆。

  “俯下身子才能干出样子”,这是为官从政需要懂得的最朴素的道理。我们身边不乏像焦裕禄、张鸣岐这样的党员领导干部楷模,他们身上最突出的特质就是心系百姓,融入群众。因为这种特质他们成为了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成为了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的典范。

  俯下身子是一种姿态,这种姿态能换来老百姓的信任与信服,能与老百姓形成“利益共同体”。于锡明就是这样,在二道河子村,人们亲切地称他“老于头”,没有“官架子”是村里人对他的一致评价。有了这种姿态,老百姓才能把干部当成自家人,老百姓才能听指挥,遇到矛盾才容易化解,出现风险才能共同承担,才有利于进一步开展工作。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只有俯下了身子才能接地气,了解最真实的情况。村里扶贫名单不准确、给百姓“输血”不见效,这些扶贫工作症结所在都是于锡明在挨家挨户串门、在田间炕头唠嗑中得来的。没有俯下身子的耐心与韧劲,做出的决策判断就是无源之水,老百姓也不能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政策红利。

  然而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俯下身子并不简单。一顶“官帽”加身,有些干部就与普通群众有了隔阂。坐在办公室听汇报,坐在车里搞调研,这种作风如何能做好群众工作?究其根源仍是“官本位”思想作祟,没有真正领悟为政之道。“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于锡明就是这方面的“明白人”。身为正处级干部,他能与农民打成一片,不图名、不图利,扎扎实实做好驻村帮困工作,就是因为有着这份“为民”情怀与境界。

  当前,我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稳增长促振兴的任务十分繁重,改革创新的阻力依然较大。这种情况下,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像于锡明一样,成为一个能够俯下身子、甩开膀子的好干部。要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要认真践行“三严三实”,恪守为政之道,对照“三严三实”找差距、作改正,真正做到热爱群众、走进群众、服务群众。

  于锡明的事迹,为每名党员干部立起一面镜子,我们要认真对照学习领悟,为辽宁全面振兴大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