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白衣天使的春节记忆
当您拿起这份散发着墨香的报纸时,农历马年即将过去,即将迎来羊年的春节。辞旧迎新,到处洋溢着热闹、欢乐、祥和的氛围,除夕之夜,本是家人团聚之时,但和往年一样,在城市和乡村的医疗机构,白衣天使依然忙碌在工作岗位上,守护着每一个需要关爱的生命。
岁末,《健康报》 编辑部发起了征集老照片的活动,每一张老照片都是一段难忘的故事。每一年,《健康报》都会派出记者,在春节期间前往医疗卫生一线,陪伴医疗卫生人员度过节日,记录下一个个故事。这些图片和文字,或令人感动,或令人唏嘘,或令人欣慰。
在许多医生看来,春节不过是一次寻常的值班。北京同仁医院的医生魏文斌连续多年都在医院过年,因为每年春节期间,北京同仁医院都是处置烟花爆竹伤最多的医院。尤其是除夕夜,一个又一个不小心被烟花爆竹炸伤眼睛的患者,不断涌入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医院的急诊室、重症室、手术室要全部进入应急状态,有时半夜要把在家休息的医生也拽到手术室帮忙。
但魏文斌说,每年排春节班,医生们都会主动请缨,要求加入春节值守队伍。“这是医生的天职,过节值班是理所当然的事儿。”
实际上,在万家团圆的时候,谁不想回家呢?一位值班多年的老医生说,除夕这个大家忙着乐的日子,他们却要比平常更忙碌;第一年值班的人员说,他们也早就做好心理准备,既然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牺牲一个除夕也没什么。但是无论资历深浅,在他们的言谈中,仍然流露出对回家过年的眷念和对家人的愧疚。能回家团圆,对于很多医护人员来说,是莫大的幸运。
但是正如魏文斌说的那样,这是医生的天职。而这份责任感,正是医疗卫生工作者一代代的传承。从上世纪60年代著名外科学家裘法祖和著名内科学家过晋源顶风踏雪,除夕依然坚持在农村巡诊,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医生节日坚持血液透析为患者服务,再到和魏文斌一样的医生毫不犹豫加班工作,这些医务人员执著坚守的身影,留下了永恒的记忆。
难以忘记,同样是在马年除夕,正当千家万户准备年夜饭时,广州市各医疗机构突然接到紧急通知,要求做好准备,随时收治患有一种不明原因非典型肺炎的病人。面对当时还未知的疾病,在面对前进还是退缩、安全还是危险的选择时,医务人员无私无畏的行动让我们泪流满面。
难以忘记,在节日的气氛中,急诊室里却是紧张、凝重的氛围,这个时候患者的痛苦也会很微妙地影响医生的心情。一位临床工作20多年的“老急诊”说,他从医20多年来,要么除夕、要么初一,几乎总得在医院值个班,吃不上年夜饭,会不上亲朋好友,那是司空见惯,自己磨练得都快没有逢年过节的概念了。
难以忘记,下着大雪的除夕夜,乡村医生杨宗庆在接到村民的求助电话后,立即背起药箱走出家门,问诊开药,对于这群默默奉献的基层卫生工作者而言,每一个春节都是停不下来的工作日。
不过,在医务人员看来,他们在春节不仅只有辛苦的付出,更有这份职业带来的自豪和满足。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白衣战士在这样的时刻,更多地品尝到的还是把幸福、把生命还给病人的快乐。
一位急诊科医生回忆说,多年前的大年初一凌晨5时,市火车站的工作人员急匆匆地送来了一名孕妇。原来,这是一对在北京打工的小夫妻,因为快要临产了,想坐火车赶回江西老家生产。结果火车开到中途时,孕妇的肚子就疼得不行了,于是临时下车由火车站的工作人员协助送到了医院急诊科。孕妇还没进急诊科的大门,这个着急的小家伙就快生出来了,医生和护士一起推着抢救车,把这名孕妇接进了抢救室。大家一阵忙碌后,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孩诞生了。刚刚做了爸爸的小伙子笑得合不拢嘴,一个劲儿地说要给大家买喜糖。急诊科的医生护士帮着把男孩用棉被包裹好,又把产妇的被子盖严之后,用平车把这对母子送到了妇产科病房。虽然脚步中带着疲惫,但大家在相视一笑中,却满是喜悦。
还有一位外科医生告诉记者,就在去年除夕,为了急诊抢救一位颅脑外伤的患者,连年夜饭也顾不上吃,他和同事就扎到了手术台上,等到成功做完手术已是初一凌晨4时多了,尽管和家人的团圆夜再次泡了汤,但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喜悦和成就感却是无可比拟的,正是这种职业荣誉感使得他们在别人欢天喜地过大年的时刻,自己不辞辛苦地值班也依然心甘情愿。
每个春节都有惊心动魄的故事,年年如此似乎又没有什么特别。在别人全家团聚、休闲放松的时候,他们依然坚守岗位、紧张忙碌。辞旧迎新,在千家万户的幸福团圆中,他们实现了作为健康守护者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他们是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