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先河 全国900种气象服务“僵尸”产品下岗

24.02.2017  01:08

2016年,全国气象部门共清理144类900种气象服务“僵尸”产品。这是气象部门推动气象服务体制改革、优化整合服务产品、提升气象服务有效供给的重要举措。这些产品涉及到城市乡村、生产生活等方面,而新发展起来的服务产品,特别是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则更加符合农村发展现状和农民需求。

在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决策气象服务手机彩信报此前已运行6年有余。随着新媒体快速发展,手机彩信传播形式日渐衰微,其作用越来越有限。在去年的清理“僵尸”产品行动中,这一“元老级”气象服务产品正式退出生产线。清理“僵尸”产品后,相应的气象服务不打“折扣”,且更高效。由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开发的手机决策气象服务客户端,目前已正式业务化运行。其服务内容不仅完全覆盖了此前决策气象服务手机彩信报的内容,而且更全面、更精细,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国家气象中心目前已撤并的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有5个,分别是逐月作物产量动态预报、农用天气预报、农业气象灾害预警评估、农林病虫害气象等级预报和生态月报。

清理“僵尸”产品不仅改善了气象服务供给侧,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业务服务人员的精力配置。气象部门可将更多精力投入在研发精细化、格点化的指数预报上,将现有的服务产品做精、做优。2016年,北京市气象局共清理包括“钓鱼指数预报”等在内的20余种“僵尸”产品。

据悉,以清理气象服务“僵尸”产品为契机,气象部门将逐步建立以服务效益为评判标准的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