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赠品广告需防范当心掉入“吸费”陷阱
本报讯(华商晨报掌中沈阳客户端记者赵威)免费赠送治疗仪、免费赠阅保健养生书……在日常生活中,您会遇到多种形式的赠品广告。
昨日,省广告监测中心提醒,消费者一旦相信赠品广告,很可能陷入消费“陷阱”。
想获免费治疗仪得先买保健品
日前,消费者刘先生看到一则免费赠送某疾病治疗仪的广告,随后拨打联系电话领取所谓免费赠送的治疗仪。
刘先生被告知若要取得该仪器必须购买指定药品或保健品作为配套产品使用,该配套产品虽然价格不低,却比广告中治疗仪声称的定价低了许多。
刘先生称,虽然他心里打鼓,但想到能换得价值不菲的治疗仪,还是决定掏钱购买。事后,其收到治疗仪后却发现该治疗仪其实很廉价,而其配套的药品或保健品难辨真伪。
提醒:这个案例的玄机在于免费赠送为假,有条件赠送才是真。因为购买其指定的药品、保健品,是获得赠送仪器的必要条件,实际上是一种搭配销售,而这些赠送的仪器和指定的药品、保健品并不一定有很高的价值,却仍然需要消费者付出较高的价格购买。
免费赠送养生书实则宣传保健品
日前,消费者王女士看到一则免费赠阅保健养生书刊的广告,广告声称可帮助消费者彻底治愈某些疾病。
王女士按照广告中的领取方法领取了赠阅书刊,翻开书她看到的是声称可改善治疗该疾病的产品介绍和大量难辨真伪的“治愈案例”。
王女士在看到介绍后,购买并服用了该产品,发现根本不具备书中介绍的那种奇效。
提醒:该案例中,广告主宣称赠送养生保健书刊,实际上是假借养生保健之需宣传其特定的药品、保健品甚至只是普通食品,这些赠送的书籍中所记载的产品介绍和“治愈案例”也不一定是真实的。
遇“五种情况”应防范赠品广告陷阱
工商部门提醒,在看到赠品广告时切勿轻信,凡是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均需注意识别,以防“消费陷阱”。
情况一:药品或保健食品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无法查到正式批文。
情况二:介绍中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
情况三:借用专家学者、患者名义做宣传。
情况四:普通商品和保健品宣称具有药用价值。
情况五:药品宣称有效率或保证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