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心民心大如天
一砖一瓦筑根基,一举一动牵民心。
在顶层设计之初,沈河区就将楼院整治当做“两学一做”的务实载体。行动开始之后,全区党员干部从细致入微之处,真切展现了什么才是“心中有党”,怎样才叫“真心为民”。
时至今日,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楼院整治行动”已不再是简单的一项工作和任务,而是扎根实践的政治工程和民心工程。
楼院整治能在短时间内打出气势、干出成绩,其致胜法宝正是人民群众。不为己、不为私,只为公、只为民,只有这样,群众才真正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最大动力。
以心换心,换真心;以心贴心,心连心。
赢回天地人心
叫响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叫响我是人民公仆,叫响我是光荣的志愿者,叫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沈河人在楼院整治中奏出的时代最强音。
为扎实推进“楼院整治行动”,区委组织部推出“六统一”要求,每周五下午,全区111个“点对点”支部统一参与“楼院整治行动”。机关党员干部深入社区,与群众共同劳动,清除小区内的“三堆”杂物。
活动中,全体人员自亮身份。党员干部全部佩戴“党员志愿者”袖标;普通干部全部佩戴“人民公务员”标识;社区工作者全部身着“为人民服务”字样的红色马甲。这些看似简单的细节,无时无刻不在昭示着一种奉献的精神,一种向上的力量。同时,也展示出一种老实做人、踏实做官、务实做事的情怀和气度。社区工作者背后的“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大字,彰显了“楼院整治行动”的鲜明主题。
正是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始终站在排头,发扬吃苦受累的“愚公精神”。最终,这种精神感动了群众,更多的群众、更多的群众组织主动融入其中,汇聚成无比强大的工作合力。
正是因为有了居民群众的全力支持、真心拥护,才使看似比登天还难的拆违工作从南到北、由西向东,剑锋所指、所向披靡。所到之处不管是谁,不分你我,没有禁区,没有例外。
拆违从最“难啃的骨头”下手——毗邻五爱市场的南通天街和与之一路之隔的乐郊路,各类违规搭建多达500余处。在联合执法组的大力推动下,在街道社区的全力保障下,在多数群众认可和支持下,创造了百姓损失最小、矛盾出现最少、安全稳定最好、推进效率最高、恢复建设最快的“五最”之举。
拆违在群众参与监督推动下,势如破竹——府东社区书记孙中翠带领着社区工作者,历时近1个月时间,在居民群众的支持下,独立拆除了121号居民楼下存在多年的21处违建。新北站街道主动复制南通天街的做法,在山东堡路整合力量巧布局、借力发声造声势,推动拆违整治达到最佳效果。
拆违打出气势,干出成效,主动自拆蔚然成风——朱剪炉街道的“清真美食一条街”,违建存在多年,周围居民反映强烈,却始终得不到解决。而此次,一位业户主动自拆,进而带动全街业户纷纷效仿。同时,令闻街、万寿寺街、广昌路、水晶城和保利花园周边的违建全面自拆,全区各个庭院普遍存在的侵绿毁绿问题,大多都被轻易破解。
……
最可喜的是,社区居民看到连日来联合执法队放弃休息日,奋战拆违现场,滨河街道永顺、圣天、阳光社区的志愿者和居民群众自发搞起了慰问活动,为大家伙包饺子。而这一天,正好是乐郊路违建自拆之时,而与之毗邻的73号院也闻风而动,开始自拆。大家因此笑称:“乐郊路的违建是被咱沈河区的居民群众‘包了饺子’!”
共建美丽家园
清理楼院、拆除违建、清除占道经营等,这些都只是整治的第一步,而竭尽全力巩固现有的工作成果,想方设法谋求长效管理才是固本之策。
4月5日开始,沈河区对先期整治的“6字型”和东滨河路、令闻街等街路,开展“掐尖”行动,重点放在早、中、晚三个反弹严重的时段,做到反弹一处查处一处,确保长效。同时,各部门结合“点对点支部”共建工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对庭院清理出的杂物及时清运、垃圾分类试点、破损路面快速修补,原有的侵绿占绿、私搭乱建等问题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大片的草坪以及茁壮的绿植。
街道和社区在管理常态和长效上不断推陈出新。新北站街道积极引导山东堡路沿街商户告别传统的商业经营模式,引进新兴业态,拟将其打造成一条绿色、环保的商业街区;山东庙街道推出“党群爱心服务大集”,楼院内清理出来的杂物由居民自主进行旧物交换,倡导绿色环保新生活;东方威尼斯社区开展“家庭美院创建活动”,居民群众扮美整治后的楼院;翠塔社区建立“微认养”机制,居民自发承担空地绿化美化工作等等。
扮美扮靓我们的楼院、小区,打造“微缩版的特色文化社区”,依托文化的浸润和感染,提升群众人文素养,越来越多的居民积极参与到小区的建设和管理……人心齐,泰山移。
共同建设美丽家园,幸福沈河在路上!
感言
滨河街道乐郊路居民李秀华——住了快二十年的老房子,每天看惯了楼下、街巷里的违建。如今,违建拆除了,咱老百姓的心里别提多敞亮了!
皇城街道西华社区杜良萍——西华社区我的家,整治环境率先行,志愿者、义务工,绿静美安立头功。
新北站街道令闻街商户孙华——这才是政府真正应该做的事。为了我们的明天更美好,宁可牺牲个人利益,也要坚决支持拆违。
五里河药大社区吴亚玲——作为一名始终战斗在一线的基层社区书记,在夜以继日的破旧立新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小楼院”真是带动了“大民生”。楼院整治成了一面旗帜,旗帜指到哪,群众就跟到哪。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张晶
特约记者刘蓉
编辑: zfw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