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三部作品入选“中国精神·中国梦”优秀曲艺作品
3月4日,2015年“中国精神·中国梦”优秀曲艺作品征集结果揭晓,我省郝赫创作的快板书《蒲公英》、周壮创作的相声《大师》、董凌山和谢林明创作的东北大鼓《常回家看看》三部作品入选。
据省曲协秘书长张丹介绍,此项活动是中国文联“中国精神·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工程的一部分,是专门针对曲艺创作生产设立的子项,旨在通过遴选一批优秀曲艺作品,发挥对当前曲艺创作生产的示范引导作用,鼓励更多的曲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聚焦作品质量、聚力繁荣创作,努力推出更多弘扬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讲述中国故事的曲艺精品。
此活动共收到全国各地报送的作品文本235篇,其中曲唱类89篇。报送作品涵盖相声、快板、二人转、河南坠子、苏州评弹、东北大鼓等51个曲种。最终遴选出50篇优秀作品。
被陈俊贵事迹感动流泪
75岁的著名曲艺作家郝赫1965年开始从事专业曲艺创作,60年来,出版长篇评书、鼓书十部,发表各种曲艺作品及理论文章800余篇,二人转《厂长家事》、鼓曲《春到胶林》、评书《选票》、快板书《古事今谈》等多篇作品获得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曲协嘉奖。2000年被沈阳市委、市政府评为“沈阳市百位艺术名家”。
郝赫说,快板书《蒲公英》是根据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陈俊贵信守承诺为班长守墓25年的感人事迹创作的,该快板书曾在“我们的中国梦”第三届省优秀曲艺节目调演中获优秀创作奖。创作过程中,他多次被陈俊贵的事迹感动得流泪。
谈到为什么快板书叫《蒲公英》时,郝赫说,陈俊贵的班长郑林书生前喜欢蒲公英,蒲公英飞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成长。陈俊贵每年清明扫墓都在郑林书墓前献上一束蒲公英。
有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拥有民营曲艺团体3000余家、国有曲艺团队70多个,从业总人数25万余众。谈到目前的曲艺创作,郝赫说,辽宁曲艺在全国曾产生过重要影响,不同时期都出现过优秀作品和人才。辽宁曲艺再创辉煌出作品是关键。郝赫虽已年过七旬,但他仍坚持创作,仅去年就创作各种曲艺作品20多万字,比如,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创作的长篇评书《铁马冰河丹心谱》,这部长篇评书由田连元播讲。
年轻的曲艺人才正在成长
董凌山是著名编剧,写东北大鼓是他的一种担当,也是对他的一个新考验,以前他很少写曲艺作品,此次他的东北大鼓《常回家看看》是根据他创作的拉场戏《寿礼》改编的,拉场戏《 寿礼》曾在省优秀曲艺节目调演中获奖。《常回家看看》讲述儿女孝敬老人的故事。
董凌山说,曲艺创作队伍建设非常重要,近些年来,省文联、省曲协多次举行曲艺创作笔会,举办优秀曲艺节目调演,涌现出一批曲艺新作。
周壮是辽宁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曲艺系主任,1985年出生的周壮多次在全国及省相声大赛中获奖,相声《大师》是他和他的搭档李俊杰去年共同创作的。谈起相声创作,周壮说,自己动手创作是为更好地演出,自己最知道自己的表演风格,可谓量身定做。
周壮对曲艺艺术发展前景表示乐观,他说,一些年轻的曲艺人才正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