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事业单位全员签订聘用合同 打破事业单位铁饭碗

13.06.2015  09:57

  昨日记者获悉,我省事业单位人员聘用管理制度全部入轨运行,从员工到领导聘用合同签订率达100%。除员工可选单位外,在出现员工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等情况,单位也可解除聘用合同,打破事业单位这一“铁饭碗”。

  据不完全统计,我省事业单位约有3.3万家,103.9万的工作人员,现从员工到领导已全员签订了聘用制合同,签订率达到了100%。早在2002年7月出台的《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事业单位用人采取聘用制度”,在此之前,事业单位人员与公务员一样,被视为“旱涝保收”的“铁饭碗”。签订聘用制合同后,就意味着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变成了雇佣关系,合同作为一种约束。

  我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管理制度现已全部入轨运行,根据2014年7月1日起施行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建立人事关系,应当订立书面聘用合同,明确岗位名称、等级、职责任务和工资福利,聘用合同期满,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协商一致,可续订聘用合同。同样,经过协商,事业单位和工作人员可解除聘用合同,对于无法适应岗位、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等情况,单位可提出解除聘用合同。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除自收自支和部分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外,其余的事业单位编制内人员还未缴纳养老保险,编制外人员则一直缴纳。这一现状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后将得到改变,按国家要求,6月底前落实改革内容,编制内人员也将全部缴纳养老保险。除此以外,编制内外人员的待遇差别还体现在收入上,某单位同一岗位编制内人员的收入高出编制外人员1000元左右,在各类补贴的待遇上也存在一定差距,这样的现象在不少的事业单位中都存在。

  同时,也有部分事业单位在聘用制执行后,根据岗位内容确定不同的绩效工资,以考核为依据确定该岗位工作人员的收入。绩效工资的做法适用于全单位所有人,无论编制内外。

   事业编和聘用不矛盾

  全员签订聘用制合同,事业编是否还有存在价值?辽宁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孙庆国表示,两者并不矛盾,财政如何确定给事业单位拨款多少,依据之一就是编制的数量,聘用制合同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身份的象征。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每个编制是固定的,但占用编制的人实行聘用制。孙庆国认为短期内事业编并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在管理上会更趋于法制化,未来对一些自收自支、差额拨款的单位,事业编或将成历史。记者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