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翁护鸟四十载
“活着·影像志”致力于暗中关注那些城市边缘人,彰显他们身上难以觉察的来自生命本身的喷张之力。在这个“竞次逻辑”主导的时代,也许他们的生老病死无足轻重亦或转瞬即逝。但是,总有一些亘古不变的东西:比如人性、比如尊严、比如温暖、比如沉默、比如坚忍、比如沧桑……隐藏在众生颦笑之间。
七月,是獾子洞水库蚊虫最活跃的季节,当人们都远离库区躲避蚊虫的时候,王振友和队友们仍要不定时地在芦苇荡里巡视一圈,查看有没有人下网捕鸟。
芦苇荡中,苇莺叽叽咯咯地鸣叫。在水库的西南角,一张几十米长的粘网展现在他们的面前,一只已经腐臭的鸟挂在粘网上,毛羽散落,几位队员将这张网收下来准备拿回去销毁。“这是一只苍鹰,几天没巡视到这个区域,鸟在网上已经腐臭了。应该是捕鸟人下网后没敢来收网呀!”王振友一边和队友们收网,一边有些惋惜地说道。
今年雨量不多,獾子洞水库的面积缩减了很多。一些放牧者将这里当成了牧场,影响鸟类的繁育,王振友和队友们又多了一份宣传和劝离的责任。
王振友从三十多岁就开始护鸟,一晃四十年过去了,他将大半生的时间投入到护鸟中。得罪了不少人,还遭受过报复,但他始终不放弃。在他的带动下,护鸟小组已经发展到了三十余人,队友们都是前后村的爱鸟人。他们不求回报,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守护好这片水域,给鸟类一个少受惊扰和猎杀的生存空间。
最初,周围邻居对他的做法很不理解,身为农民不好好种地,还多管闲事儿。经过努力,村民对他们多了几分理解与支持。他的房子破得不能再住了,就干脆搬到保护站,将精力与积蓄都用在了护鸟上。王振友不在乎别人说什么,他始终认为这是件积德的事儿,一定要坚持。
如今,他已经年近八旬,走起路来没有了当年的稳健,但依然不缺少坚毅。每天按照自己的计划巡视,陪伴他的是不离不弃的队友和那只望远镜。
沈阳晚报、沈阳网主任记者
孙海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