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受访者称今年会少放鞭
本报讯(华商晨报华商响网记者杨兴郑孝然) 昨日,两张图片在网络上疯传。
首先是一张两位上年纪的环卫工呼吁过年少放鞭炮的图片,图片中一男一女两位环卫工人站在街头,手举心形卡片,写着“年青人,少放点鞭炮!让我老伴早回家过年!谢谢体谅”!随后是一个卖鞭炮老人求助多买鞭炮的图片。不过,有专业人士表示后一张照片一看就是被P过的。
第一张图片引发同情,不少网友呼吁少放鞭炮,称“我承诺,今年不放鞭……”
但随着转发量增加,关于“道德捆绑”“淡化民俗”等质疑也越来越多。网友狸太公称:“放鞭炮是自由,保护环境是义务,尊重他人是准则,鞭炮只管放,但前提是不能侵犯别人的权利。不要扰民,放完自行打扫,这才是真正的自由。”
还有网友认为:“放炮是习俗。真正的理解是不随地吐痰,不随地扔垃圾,不高空抛物,随手收拾宠物粪便,而不是利用同情心。”
网友糖果和橙说:“不要让任何一个工种需要网民去为其发声打抱不平,更不要通过淡化年俗来道德捆绑,这让人怀疑是在作秀。”
事件被热议后,网上有帖子称“环卫工呼吁图片”的幕后推手是深圳的惠卡世纪有限公司。通过查询企业信息,记者发现该公司的经营内容与传播并无联系。记者试图求证该公司,一名胡姓工作人员表示,公司负责推广的人昨日休息,记者拨打其手机也一直呈关机状态。
8成受访者认为放鞭习俗应保留
调查问卷
本报也随机进行了问卷调查,有33位网友参与调查,其中去年放过鞭炮的有23人。
环卫说法
建议商家自扫门前鞭炮屑
环卫工李淑梅表示:“春节放鞭炮是传统,扫鞭炮屑是我的工作,没想过让大家少放。”
环卫工崔乃昌最怕的是初七的开门炮。而环卫工单萍萍则建议商铺自扫门前鞭炮屑。
记者从沈阳市环卫处了解到,按照要求,环卫工人啥时回家取决于工作时间的安排,时间不到是不能回家的。沈阳为了迎接春节的到来,还提出了“延时保洁”制度。
专家看法
解决问题需调整公共政策
辽宁省行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辽宁省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孙国庆表示,放鞭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一种习俗,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的传承很重要。但是有些居民跑到马路上去燃放,这不仅影响公共卫生,还可能存在交通隐患。事件中的环卫工人有呼吁少放鞭炮的权利,而放不放鞭炮,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因此,就需要在一些公共政策上做调整,比如燃放的时间、地点,废弃物的清理等,这才是大家应该考虑的问题。
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民俗专家杨太认为,“放鞭炮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环保需求之间的矛盾。两张图片背后也代表着两个群体,环卫工的图片背后是全国环卫工的辛苦,卖鞭炮老人图片代表的则是部分商贩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