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门推举措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
就业
沈阳发放稳岗补贴4.2亿元5000余户企业受益
沈阳市对采取有效措施不裁员、少裁员,稳定就业岗位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稳岗补贴,规模大约4.2亿元,共涉及5000余户企业。
昨日,沈阳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系列发布会”,沈阳市就业和人才服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以上信息,并表示2017年全市预计实现新增城镇就业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为了吸引外地毕业生来沈就业创业,沈阳市对于原籍非本市全日制高校毕业生,其中博士在35周岁以下、硕士在30周岁以下,首次在沈阳就业或自主创业;学士在25周岁以下,首次在沈阳自主创业,在沈阳无任何形式自有住房的,凭签订的劳动合同、缴纳养老保险证明等材料给予租房补贴。
租房补贴标准为博士每月800元、硕士每月400元、学士每月200元,领取租房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目前全市共有1279人享受此政策,涉及补贴金额268.7万元。
相关负责人表示,沈阳已将大学生求职创业补贴范围扩展到已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对见习期满留用率50%以下(含50%)的企业,见习补贴由财政承担2/3,其余由见习单位承担;对见习期满留用率超过50%的企业,见习补贴全部由财政承担。
对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照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给予不超过3年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补贴,并按最低工资标准的30%-50%给予岗位补贴。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实现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公益性岗位予以托底安置,并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及适当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对初次核定享受补贴政策时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人员,可延长至退休。
教育
沈阳将引进1-2所国际化品牌幼儿园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沈就读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与本地学生享有同等待遇,包括入学机会和资助政策;初中毕业可在沈参加中考,进入高中学习。在中等职业学校就读,与本地学生一样免除学费。
在发布会上,沈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沈阳的基础教育阶段有外籍人员子女约1500人,主要是分布在各个中小学。沈阳将积极引进并支持创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与北京等地区合作,引进1-2所国际化的品牌幼儿园。同时,通过加大投入等方式,全面改善现有的试接受外籍学生的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保障外籍学生、港澳台学生和华侨子女在良好的学校氛围中,享受到优质的学校教育。
此外,沈阳市将集中开展乱补课、乱收费、乱办班专项治理行动,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实行检查评估计划管理。
救助
“两节”期间为10万户贫困群体发放临时补贴
“两节”将至,沈阳市将对10万余户贫困群体发放临时性补贴。明年底,力争所有农村留守儿童纳入有效监护范围。
昨日,在“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系列发布会”上,沈阳市民政局新闻发言人陈连宽介绍,“两节”期间将对城乡低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及五保、孤儿等特困供养人员,按照每户600元标准、城乡低保边缘按照每户360元标准进行救助,全市将救助10.78万户,救助资金6274.5万元。
同时,沈阳将探索开展(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工作,出台城市困难家庭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救助政策。民政部门已经筹集救济资金638万元,保障灾民今冬明春口粮、衣被等基本生活需要;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专项行动,力争到2017年底,将所有农村留守儿童纳入有效监护范围。
城建
皇姑区明年启动陵园街南段贯通工程
明年,皇姑区将陵园街南段贯通工程(皇极大街),实施首府街、金山南路、太极谷、槐园二期等道路改造和绿化建设提升工程。
昨日,皇姑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谷军营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皇姑区完成了115个点位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惠及居民20万人。在29个社区施行居民业主自治管理模式,下一步还将在全区老旧小区中推广。
目前,七二四休闲健身长廊、北塔公园、气膜足球馆、青城山体育公园等已投入使用。谷军营透露,明年将启动陵园街南段贯通工程(皇极大街),实施首府街、金山南路、太极谷、槐园二期等道路改造和绿化建设提升工程。
根据规划,陵园街南段贯通工程(皇极大街),南起首府街与陵园街交汇处,北至文储路,全长4200米,按22米实施。首府街位于陵园街二环路交叉口以北,即辽宁省警卫局与环城供暖之间,原规划为北至文储路。
谷军营表示,今年,皇姑区在老旧小区等改造中打造了三个“共建样板”。一是黄河功能区长江北小区黄河商会休闲文化广场,由驻街企业、社区居民和部分代表委员共同出资,这其中社区居民每人二三十元的一共捐款3500元。二是北塔公园改造工程。三是三台子功能区梅江东社区北区花园改造,占地8400平方米的花园使用了20多年,地区企业和居民出钱出力,以旧修旧,仅用了7万多元就完成了改造。
皇姑区将设立2000万元专项资金,其中,投入500万元,用于老旧小区地下窨井和化粪池的清淘;投入500万元,用于老旧小区地下管网的修换。投入10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进行中小型市民休闲广场建设和管理,同时鼓励和引导街道、社区组织发动群众。
医疗
明年建成健康信息平台实现移动支付和检查结果互认
明年,沈阳将建成“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可以实现预约挂号检查、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功能,还将实现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检查结果互认和共享。
昨日,在“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系列发布会”上,沈阳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预计2017年初开工建设,一季度基本建成,利用一年时间,完成应用拓展,形成全市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实现“卫生计生一网覆盖、居民健康一卡通用、健康信息资源统一融合”的目标。
平台建成后,将能够实现预约挂号、预约检查、诊间结算、检查结果互认共享、远程医疗、签约服务、慢病管理、用药指导、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移动支付等功能,特别是检查结果互认共享,将减少重复检查,节省时间及费用。
在智慧医院建设方面,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胸科医院、四院等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健康卡等多路径实现了预约诊疗、诊间结算;实现了医疗费用、化验结果、检查报告自助查询和自动推送;实现影像自助打印及自动发药等便民应用功能。沈阳市将根据《智慧医院建设评审标准》,逐步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完成与平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信用
定期发布诚信“红黑榜”“善行义举榜”
昨日,在发布会上,沈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任刘庚杰表示,沈阳将继续深入开展优质文明诚信服务评选。定期发布诚信“红黑榜”,推介诚信人物、诚信企业、诚信群体的先进事迹,对不讲信用、不守承诺的失信企业、典型案例进行曝光。
同时,继续在窗口行业全面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一次告知制等制度。组织各窗口行业修订行业文明服务制度,各行业接受培训的员工比例要达到98%。此外,还要在全市广泛设立“好人榜”、“善行义举榜”,推选身边好人,评选道德模范。本组稿件均由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首席记者兰晓玉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