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城话:如果是“油果”褥子是“柚子”

19.04.2017  09:55

  发音人张福志在录制兴城方言。朱红供图

  “老咕嘎”是喜鹊、“乞嘎子”是乌鸦、“双身板儿”是孕妇;“油果”其实是“如果”;“柚子”其实是“褥子”。这些都是典型的兴城方言。

  昨日,兴城方言保护点项目负责人渤海大学教授朱红说,兴城方言作为第一批“方言保护点”入选国家方言数据库,以其地域性、传承性、典型性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兴城方言的采集工作已完成,项目结题材料已经通过国家语保中心验收。该项目在方言描写、方言视频音频的录制效果等方面得到语保中心专家的一致肯定。

   ru读成you 零声母增加“n”声母

  44岁的朱红是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开大学比较语言学专业博士。

  朱红介绍,按照要求,方言发音人需要有老年男性(简称“老男”,年龄55-65岁)、青年男性(简称“青男”,25-35岁)、老年女性、青年女性等4名,以及能讲兴城特有的童谣、民间故事等口头文化的发音人。“老男”和“青男”年龄间隔应不小于25岁。

  兴城方言一般情况是:(ru)读成(you),但声调不变;比如“如果“读成“油果”、“褥子”读成“柚子”;平翘舌声母读法与普通话不同,老男发音人的平舌声母基本上都读成翘舌,比如“zou”读成“zhou”、“song”读成“shong”;青男发音人一般平翘舌声母不分混读;还有一些零声母的字,增加了“n”声母,比如“e”读成“ne”、“ao”读成“nao”。

   录制时肚子咕咕叫也不行

  朱红说,兴城市最初符合要求的报名者有100多人,通过测试和面试,又从40多人中挑选出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发音洪亮清晰、相貌端正的4名方言发音人、3名口头文化发音人。

  “这7个人在说录简单字词和话语讲述时让人觉得贴地气有意思,多次逗得我们哈哈笑。方言‘老男’张福志任务最重,同时兼任地方普通话发音人和口头文化发音人,他干活仔细认真。由于以前工作原因,他的一个肩膀较低,录像时总好像坐歪,买垫肩又没买到,后来他自己剪个海绵垫好。大热天要录很长时间,没有怨言一门心思要把活儿干好,不给兴城人丢脸。口头文化发音人李久国评剧唱得很好,一次就录制成功;口头文化发音人高铁骑表演的二人转说口以及和搭档李海艳表演的二人转非常有地方特色。

  朱红讲述了一些录制“老男”过程中的花絮:“张福志平时很严肃,想请他吃东西总拒绝。后来我说请他吃东西是有道理的,肚子总咕咕叫肯定饿了,这样录音录像肚子发出声音,噪音系数超过国家标准不合格。听我这么一说他才吃。有几次录像他都最早到,坐在门口吃饼干,就怕录制时肚子叫。起初我认为饿了肚子才叫,后来才知道是他肚子不好。

   一些方言有音没字

  录制现场,一些有音没字的方言也让专家颇费脑筋,例如兴城方言中的故意(竟以儿)、知了(二胡咧)……

  有的字专家要根据方言所表达意思或者来源查阅各种字典词典,反复推敲找出最具有依据的字词,有时为一个字要多次开会讨论研究;有的方言发音实在没有来源字,就拿同音字代替。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驻葫芦岛记者 胡清

[1]  [2]   下一页   尾页 相关报道
辽阳话:大果子和孩子都是翘舌“子”     17-04-19 09:14
丹东话:与大连方言相似不相同     17-04-19 09:05
建平话:62岁发音人不知何谓普通话     17-04-19 09:13
沈阳话:最大特点是不分平翘舌     17-04-19 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