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 在监督下用权的习惯
11月12日,省纪委通报了近期查处的7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从中汲取教训,引以为戒,并强调严肃监督执纪问责,强化日常管理监督,抓早抓小。
监督即察看并督促。但这时能耳闻的两个字,在当下少数党员干部眼中却似乎是“异端”,存有某种距离感。比如一见到“监督”二字就浑身不自在,一听到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就反感,总认为监督是对自己的不信任,总觉得被监督是对自己挑刺找茬,是与自己过不去。由此,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甚至抵制监督等问题在一些单位或某些同志那里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着因果联系的“监督下级怕丢选票、监督同级怕伤和气、监督上级怕穿‘小鞋’”的现象便油然而生。于是,党内监督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其直接后果是,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
有评论说,监督像防火墙,可以防止干部少犯错误、少犯大错误;监督像杀毒软件,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时时检讨自己的言行,及时加以改进和纠正。而一旦失去监督这一外在的“他律”,他人的信任往往不会转化为自己的责任,而可能成为任意透支的资本。唯有充分理解和认识这一点,才能对监督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才会真心实意地欢迎监督,而不是变着法地逃避与拒绝监督。在价值多元的现代社会,监督对谁都是必要的,接受监督也是无条件的。每个从政者都要认知:有权力的地方就要有监督,有监督的权力才能安全运行。它要求每名党员干部都要坦然地对待监督,主动接受监督,尤其要养成在监督下开展工作的良好习惯。
古语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的习惯,习惯久了就成了自然。足见,接受监督最重要一条,就在于习惯养成。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养成积极开展监督、主动接受监督的习惯,才能把监督看成是需要和爱护,看作戒尺和镜子,才能有闻过则喜的雅量、见贤思齐的情怀、择善而从的品格,摒弃把“干事”当“出事”的理由,把敢担当作为会出事的前因,根除当和尚却不撞钟的政治生态。
本栏邮箱:[email protected]
□吴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