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春暖花开 小心“桃花”上脸

09.03.2015  14:15

  早春时节,人们已经为迎接春天做足了准备,踏青、赏花、郊游、采摘,可是随之而来的皮肤问题也开始困扰着人们。

  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刘越阳表示,每到春季,也是各种过敏症开始扰人的时候,皮肤科门诊发现开春以来约有30%~40%的患者因面部出现皮疹前来就诊,过敏体质的人群可要小心了。

   春季好发“桃花癣”

  花粉、宠物、化妆品都是诱因

  “桃花癣”又叫“春癣”或“杏斑癣”,是人们对春季常见的一类发于双颊和额部的鳞屑性皮肤病的俗称。它实际上是春季好发的单纯性糠疹、脂溢性皮炎及颜面再发性皮炎等一类皮肤病的总称。在治疗时应区别对待,对症处理才行。

  刘越阳表示,桃花癣常见发病原因大致有几点:患者属于过敏性体质;环境空气中散发的漂浮的花粉、宠物(猫狗、鸟类)的毛发等;寄生在宠物皮肤上的螨虫和微生物;灰尘中和地毯中的尘螨;护肤品、化妆品、染发剂等所含的化学添加剂等等。这些因素皆可引起桃花癣发病。另外,敏感性皮肤对于日照、风沙、冷热的耐受性降低,也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皮肤刺激和过敏反应。

   桃花癣并不是“癣”

  用药不应选择治癣的药水

  需要人们注意的是,桃花癣并不是“癣”。刘越阳提醒,由于桃花癣的症状多为红斑脱屑,有时伴有瘙痒,常会被人误认为是皮肤癣。部分患者买了治癣的药水外用,结果越治越重。其实癣是皮肤病中的一类真菌感染性疾病,两者属于完全不同的概念。

  刘越阳告诉记者,单纯糠疹常见于儿童,以发生于颜面部位的浅表性干燥性鳞屑伴色素减退为特征。一般无自觉症状,部分病人可有轻度瘙痒,发生干裂可有疼痛感。脂溢性皮炎是在皮脂溢出基础上的一种慢性炎症,多见于面部、头皮、胸背,为鲜红或黄红色斑片,表面附有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常伴有不同程度瘙痒。成年人多见颜面再发性皮炎是一种多见于女性颜面部复发性潮红脱屑性皮炎,在春秋季容易反复发生。严重者可发生丘疹、水疱、糜烂、渗出以及浸润、苔藓化。

   绿豆、豆芽、苦瓜等有助于皮肤病康复

  怎样才能有效地预防过敏的发生呢?

  刘越阳建议,首先,外出归来时要把落在脸上、颈部、手背的花粉、灰尘等过敏性物质清洗干净,以减少致病的机会。在洗脸过程中,不要用碱性强的肥皂,以免刺激皮肤。其次,防晒要从春季开始。有吸入物过敏者外出时应尽量戴口罩。要多吃水果、蔬菜,以保证多种维生素的供给。可食用清热食品,如绿豆、豆芽、苦瓜、黄瓜等,均有助于皮肤病康复。

  刘越阳告诉记者,如果得了“桃花癣”应停止当前一切保养品、清洁品的使用,在减低伤害后,皮肤运用本来的自愈能力,说不定会自行恢复健康。患者应谨慎选用护肤化妆品;禁忌搔抓、烫洗等刺激行为。

  中医认为,许多容易致敏的食物(即常说的“发物”)、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生葱、生姜、生蒜、酒、咖啡、浓茶等)皆会引起面部皮肤受损、瘙痒加重,继而使过敏性皮炎的病情发生恶化。发病时不宜吃以上食物,以防病情加重。

   谨记:激素药物过度使用并发糖尿病、胃溃疡

  许多患者知道,皮质类固醇激素是治疗过敏性皮炎的有效药物,规范使用可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不过,临床上也有不少人贪图近期治疗效果,最终导致过度治疗。

  刘越阳表示,一旦停用激素,患者病情易发生反弹,皮肤状况只会更差。临床治疗还发现,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会并发糖尿病、高血压、胃溃疡和全身继发性感染。

  局部皮肤会逐渐发生红斑肿胀,严重者还会发生皮肤萎缩、色素增加、毛细血管扩张、局部多毛等症状。如果选择中医中药也要到正规的医院治疗,中医中药治疗起效虽慢,但调理全身可使疾病获得缓解和治愈,常用药方有银翘散、消风散、枇杷清肺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