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和城乡接合部“三网”改造
1月8日,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第四次会议确定了今年人代会的两件议案,全部关乎百姓切身利益。
确定的两件议案是:王建华等10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城乡接合部“三网”改造问题的议案。另外,汤天鹏等20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议案;胡静琴等11名代表提出的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社区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作用的议案;赵海林等13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议案;陈春森等11名代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健康养老产业的议案;沈长征等21名代表提出的关于推进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议案;高凯征等10名代表提出的关于改进农村养老院医疗保障条件的议案;胡国联等12名代表提出的关于我市加大对养老产业政策扶持的议案;张军等10名代表提出的关于建设城市老旧小区居家养老设施及服务体系的议案,这8件议案合并为一件议案处理。
深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沈长征等21名代表提出,沈阳市是全国首批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现有老年人口157万,占户籍人口比例21.47%,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前列。面对老龄化、高龄化进程加快和“未富先老”的形势,建议深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满足老年群体多元化养老需求。
一是设置居家养老公益性岗位,为“三无”、低保、特困空巢老人提供无偿上门照料服务。
二是搭建“互联网+养老”的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平台。依托市、区(县)两级养老服务管理平台,为全市老年人提供“一站式”居家养老服务。建立“一号通”老年人应急呼叫系统,将80岁以上老年人全部覆盖,全天接受老年人应急求救和生活求助。
三是整合利用社区资源,建立集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精神慰藉三大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站和农村互助幸福院。
四是加大对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和已运营并达到星级标准的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提高补贴标准。
五是发展高品质养老服务机构,引进国内知名企业在我市投资建设综合型养老服务设施和品牌老年服务机构进入养老服务市场。
六是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在建设运营补助、信贷、土地、税收、供暖水电等方面进一步制定优惠政策。简化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审批手续。
七是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相结合,提供全方位养老和医疗服务,满足入住老年人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八是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业,同时积极推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院”模式。
九是建设医养结合新型社区。依托医疗云计算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档案管理、24小时呼叫、转诊就医绿色通道等居家医疗服务和家庭医生服务。
城乡接合部亟须三网改造
王建华等10名代表提出,随着区划调整,在沈阳市周边原属于郊区的城乡接合部划为城区,分别隶属于市内五区。区划调整至今已多年,这部分地区地上的面貌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为城市的整体形象增光添彩,然而相关基础配套设施进展较慢,影响了这一地区的市民生活质量。
王建华等代表认为,这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大部分市民仍使用自备井做饮用水,这些自备井水微生物、大肠杆菌超标,严重影响了市民的身体健康。二是这些地区居民大多使用液化气罐,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容易造成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三是这些地区居民烧煤供暖,单位用小锅炉供暖,产生大量的污染源,严重影响了市区的空气质量。
王建华等代表建议,加快沈阳市城乡接合部基础设施建设,铺设水、气、供热管网,使该地区居民彻底改变其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水平。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李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