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表彰41名“好家属”半数是女儿

25.01.2015  13:01

赵大妈的女儿每周都来养老中心看望母亲,住在同一屋的刘大娘也跟着一起聊天。

记者李那摄 

      评选标准 1.是否经常来养老院看望老人(应当两到三天来一次)2.来看望老人是否带吃的3.每次来看望老人停留时间长短(至少1个小时以上)4.是否陪老人唠嗑5.是否给老人收拾个人卫生(洗衣服、擦身子、换床单被褥、剪头等)

  沈阳一家养老院评出41名“好家属”,其中23位是老人的女儿,10位是儿子,3位是儿媳妇,1位女婿,1位哥哥、2位妹妹,还有1位妻子。养老院有309名老人,41名家属两三天就来看望一次老人,200多名老人一周或半个月会有亲属来看一次,20多名老人家属失联,无人来看。

  昨日,“孝亲敬老好家属”表彰会在沈阳松浦博爱养护中心北大营院举行,表彰了41名经常来看老人的好家属,这也是沈阳乃至全省第一次表彰养老院老人家属的活动。

  “把老人送到养老院,还能算上好家属吗?”也许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但松浦博爱养护中心院长陈松浦认为,将老人送到养老院的多半有自己特殊的原因,但仍可以做孝敬的好家属。

  分析下来,送老人到养老院多是三个原因:一是儿女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照顾老人,为了让老人不憋在家里,多和社会接触,才将老人送到养老院;二是儿女长期照顾生病老人,体力、精力都逐渐透支,无法继续照顾好老人;三是老人自愿来养老院居住,“有的老人感觉和孩子住反而不舒服,不如干脆来养老院住。”

  此次评选出的41名好家属中,女儿占了一半多,是照顾老人的“主力军”。“这和当今社会的观念比较一致,女儿心细,更心疼父母,在孝敬老人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陈松浦解释。

  此次“好家属”评选标准首先要求经常来看老人。“评选的目的就是鼓励大家多来看老人。”陈松浦表示,还有就是每次来能待多长时间,是不是经常给老人买吃的,陪老人聊天、给老人擦身子、理发之类的,“其实家属经常来也是对我们工作的监督,家属都这么做,护理员当然更得好好干了。”

   好家属事迹

   52岁儿媳:婆婆不能说话仍陪婆婆唠嗑

  王淑芹老人住在养老院两年多了,儿媳妇宋玉香每天都来看老人,一来就是半天时间,和老人唠嗑,给老人喂东西,给老人擦身子。

  “我婆婆两年前得了脑萎缩,当时都给下病危通知书了,我们合计在家里也不好照顾就送到这来了,这里的医疗手段能好点啊!这几年她的病也没严重,只要她生命能延续,我们就高兴啊!”说着说着宋玉香的眼角也湿润了。

  宋玉香和婆婆一起住了30多年,“我觉得她就是我亲妈一样,当初在医院我们花了40多万,她在ICU里住了4个多月,但是我们就希望她能活着。”

  婆婆已经不能自己吃饭,需要插管吃流食,也不能说话,但每次宋玉香都和婆婆唠嗑,“我觉得她能感觉到。”

  宋玉香知道婆婆想儿子,想孙子,就跟老人说“你儿子又挣钱去了,你孙子有对象了,要结婚了”,其实宋玉香的儿子还没有对象,但每次婆婆听到她说这些就有反应,“有时候哼哼两声,有时候听着听着就哭了,我就知道她能听懂,下次我还说。”

  说到这里宋玉香也流下了眼泪,“我就合计我怎么累都没事,只要她能活着,我就怕失去她,只要她在我就还有个妈。每天出门我都合计半天,给她带点啥吃的,一想到我们吃的好东西她没吃到,我就心里难受。”

   48岁女婿:照顾三位老人也给孩子做榜样

  张传明今年48岁,老丈人、父亲、爱人的姨夫相继住进养老中心。每次老丈人病情恶化住院时他总是一宿一宿地陪着,在养老中心的时候他也是每周来看老人两三次。

  “他是我们养老中心的好女婿”,一提到张传明,养老中心的护理员都竖起大拇指,“都说女婿不如儿子,我看这女婿比亲儿子都亲。”

  张传明的老丈人是两年前住进养老中心的,小脑萎缩,卧床不能自理。“我爱人是独生女,有时候照顾爸爸还是不太方便,每次我都跟着来,像翻身、擦身子啥的我就多干点。其实我就当他是我亲爸,只要他身体好,这个家就还是完整的。”

  之后,张传明的父亲、爱人的姨夫也相继住进了养老院,张传明就更忙了,每次来都是先去看老丈人,再去看父亲、姨夫,“每次来都得忙上半天,我也想天天来,但我还有工作真的没时间,每次来就尽量多待会,周六周日是肯定会来的。”

  张传明从来没说过辛苦,“父母把咱们养这么大,都说养儿防老,我这半个儿子也得照顾老丈人啊,他们把我们养这么大,现在是我们回报的时候了。”

  每次来看老人,张传明都会和老丈人唠嗑,“其实我们这都是应该的,而且这么做也是给孩子做个榜样。我儿子现在在外地上大学,每次放假回家也跟着我们一起来看老人,每次也知道给姥爷买水果啥的,我们要是忘了他还提醒。”

   33岁儿子:照顾父亲10年不结婚也没事

  来自葫芦岛兴城的赵航今年33岁。2004年在沈阳上大学二年级时把父亲从老家接到了沈阳,从那时起就一边上学工作一边照顾父亲。2013年父亲突然病重,因为白天无人照顾,他只好把父亲送到了养护中心。

  赵航被冻伤的双手有好几处茧子,非常粗糙,“我妈在我10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我就合计一定得照顾好我爸,这个家不能没有他。”

  赵航每天都是养护中心和单位两点一线,每次来看老人都是洗衣服、擦身子。有时候父亲大便干燥,赵航就用手帮父亲排便,“有时候就得上手抠,但我都习惯了,他从小把我拉扯大也不容易,现在我就得好好照顾他。”

  因为照顾父亲,赵航平时根本没有时间谈恋爱,33岁的还没有对象,“其实我现在也没啥心思想别的,就合计我一个人一辈子也没事,只要我爸好好活着就行,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多陪陪他。”

   59岁女儿:陪90岁老妈“过家家”

  59岁的李长秀是90岁老人尹传梅的女儿,照顾母亲三四年了。几年前老人得了小脑萎缩,记忆力越来越差,走丢了七八次。“我们尝试想让老人继续在家,但有好几次她烧水都把水烧干了,壶底都烧掉了,再这样我们怕哪天房子都得给烧了,只能把她送到养老院了。”李长秀说,“最近我妈的记性越来越差,连我们姐妹几个都记不住了。”

  有几次老人要从养老院出走,养老中心的院长就给老人一个小孩玩的布娃娃,没想到老人真拿这个娃娃当孩子对待,每天都抱着。“我们子女来了她都不认识,我们就跟她唠娃娃,我就问她‘你给她吃啥了呀、她冷不冷呀’之类的,她也爱跟我聊天了。”

  有时候,老人还会主动跟儿女们聊到孩子,“这孩子是谁的呀?怎么没人管呢?”“她妈工作忙,委托你看着啊,你得好好照顾啊!”“那肯定的,我肯定能照顾好。”母女俩你一句我一句就像“过家家”一样,“我觉得我妈现在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这个娃娃身上了,这个娃娃也解决了她情绪波动的问题。”

  照顾老人不仅仅是身体方面的照顾,心理也得多关注,“现在只要是能让她高兴的事我都愿意做,也是不想给自己将来留遗憾。”

  记者李那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
想发财动起歪脑筋 男子获刑
  从网上四处搜集下载淫秽视频存在网盘上,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