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三年内将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今年秋季,11岁的女孩晴晴上初中,按家庭住址片区就近升入沈阳市和平区南昌新世界学校。晴晴的妈妈吴凡欣喜地告诉记者:“现在没有重点班、实验班的说道,阳光分班非常透明公平,就连本校老师的孩子,也得跟大家一起分班呢。”
南昌新世界学校语文老师贾桂艳表示,阳光分班解决了大班额、重点班、实验班的难题,激发了年轻教师的工作热情,优秀的老班主任也干劲十足。
子女教育是家家户户的头等大事,备受瞩目。为了让优质教育资源更均衡布局、每个孩子都能平等接受教育,“十二五”期间,全省14个市中小学都已全面实行阳光分班。
投入20多亿资金改变中小学办学条件
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十二五”期间,我省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为重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起“财政分级投入,经费稳定增长,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管理体制。统一并逐步提高了城乡学生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到2013年,小学生人均达到了每年850元,初中生人均每年1050元;全面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共有7481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全面完成了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1.6万名教师提高了学历层次,有50万人次农村教师接受了培训。
与此同时,我省共落实20.2亿元资金,加强硬件基础建设,以实施薄弱学校改造、标准化建设和信息化为主,推动办学条件均衡:2011年至2013年落实专项经费3.4亿元,完善农村学校教学和生活设施;2014年筹集资金16.8亿多元,改造危旧校舍104万平方米,让4000多所学校的8项主要指标达到了省定标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实现全覆盖,61.2%的学校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到2014年年底,我省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达到40个。
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还要对现有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匹配。为此,我省教育部门实施城乡学校“手拉手”工程,推动3万名中小学教师定期交流;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的比例不断提高,目前全省各市已经实行初中升高中指标到校政策,2009年以来全省指标到校比例已达到85%,而盘锦、营口、锦州、辽阳、铁岭、阜新6市已经达到90%;大学区制也在不断推进中,同一学区中的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统一进行教师备课和学校管理,从机制、师资、资源等方面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对于农民工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也有相应的优先服务举措:农民工子女可以100%在流入地公办中小学读书,并享受农村学生免教科书费和城市学生的中考指标到校政策;为农村留守儿童建立了关爱服务体系,保障了18.9万名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同时实施辽西北农村中小学营养餐试点,有5.6万名学生受益;对残疾少年儿童,实行15年免费教育,并补助生活费。
三年内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十三五”时期,我省义务教育工作将进入教育公平度大幅提升的新阶段,一系列务实举措即将推出,到2018年年底,全省要全部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到2020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质量和水平要取得新突破。
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将全面改善,逐校整体推进,建设、购置教学和学生生活最急需的基本设备,改善农村学校学生健身场所和设施条件;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基本消除县镇超大班额现象,到2020年,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基本做到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
为逐步缩小校际间、城乡间的教育差距,还要继续完善义务教育学区制,探索学校联盟、名校办分校、教育集团等多种学区组织、管理和运行方式。
“随着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有些地区人口集聚,空间不断拓展,中小学生源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我省将据此趋势,科学规划县域内学校整体布局,尤其针对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执行后,新增的生源入学要保障。城镇新建住宅区要按国家规定,同步做好中小学校的配套建设,并作为公共教育资源交付当地教育部门使用。要加强农村教学点和寄宿制学校建设,满足寄宿学生学习、生活、文化和健身等需求。
在师资配置上,继续推进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探索实施“县管校聘”师资队伍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教师资源在区域内统一调配,同时加强师德建设,建立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机制。
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要培养出社会有用人才,必须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十三五”期间,我省各级教育部门将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中小学生的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和健全人格,探索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综合评价体系,开展学校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把学生的品德、学业和身心发展、兴趣爱好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都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内容。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十三五”在即,对于我省众多教育工作者来说,努力为每一位少年儿童,提供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义务教育,是他们的殷切期望和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