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资源回收者
开栏语
电影《活着》里,富贵儿背着儿子有段经典台词——
“你看啊,
咱们家现在也就是一只小鸡,
鸡养大了就变成了鹅,
鹅养大了就变成了羊,
羊再养大了,
就变成了牛啦,
牛以后就是好日子啦,
就天天吃饺子,
天天吃肉啦!”
“活着·影像志”致力于暗中关注那些城市边缘人,彰显他们身上难以觉察的来自生命本身的喷张之力。在这个“竞次逻辑”主导的时代,也许他们的生老病死无足轻重亦或转瞬即逝。但是,总有一些亘古不变的东西:比如人性、比如尊严、比如温暖、比如沉默、比如坚忍、比如沧桑……隐藏在众生颦笑之间。
在城市的边缘行业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每天在城市产生和排放出的废弃物中寻找有回收价值的资源,这些人常会受人白眼、漠视,人们习惯的称之为“捡破烂的”或是“收破烂的”,但这个群体却充当着资源回收的最后一道防线,他们让很多将要流失的资源得到利用。
在曹仲屯旁,一辆满载建筑残土的翻斗车停靠在废弃的沙坑旁,很多手持工具和袋子的拾荒者迅速地围拢过来,等待着车辆翻卸建筑垃圾,以便从中获取废铁等有回收再利用价值的物品。倾卸建筑垃圾产生的灰尘并不能阻挡住这些人对有回收价值资源的争抢,他们要紧盯着向下流淌着的残土垃圾中存在的废旧钢铁以便在被埋藏在下面之前伸手抓取,还要随时躲避大块垃圾从车厢中滚落时的危险。靠在队伍最前面的老王抢到了一根两米多长的钢筋,转身递给一旁的媳妇儿,难掩喜悦的说道:“老婆子,这次抢着了,不错吧?”这样的争抢在填埋场内每天都在一遍遍的上演着,一些刮伤的情况也常在这里出现,就在半年前,一妇女因为被人挤到了车前,落下的水泥块砸伤了腿骨,在医院住了好几个月。
同样是为了获取可回收的资源,在铁西区的一处动迁区域内,很多拾荒者则是用另一种方式寻找着自己的收获,由于这里曾经是冶炼厂区,地下埋藏着很多遗落的废旧铁块和冶炼残渣,拾荒者们在拆迁区内挖出条条沟壑从中获取有回收价值的这些资源,有的拾荒者拿来金属探测器,以便更容易地发现地下有价值的资源。为了节省时间,有些拾荒者干脆带来午饭和凉开水,在土坑里简单地吃口饭继续发掘寻找。来自建昌的老刘已经在这里挖了好几天了,每天都能有一百多元的收入。今天,他很幸运地挖到了一块数百斤的“铁块子”,赶紧找来帮手和起吊设备,急着把这块宝贝从地沟里吊出来。
浑南区朗月街上,一再生资源回收者拉着满载废品的人力车赶往目的地,身旁的两个孩子帮着她一同拉起这辆人力车,虽然艰辛但是三口人却乐观依然。一同前行中,男孩看到路边被丢弃的饮料瓶都会捡起来塞到车里,这个细小的动作中不难看出孩子已经长大,知道了为家长分担,哪怕是一点点。来自安徽的阿婆在沈阳已经从事“收破烂”十五六年的时间了,边收边捡每个月能有三四千的收入,她对这样的收入很满意,由于舍不得停下手中的生意,两个隔代人特意在假期来到沈阳看她。
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 孙海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