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一72岁农民工遭欠薪 6次起诉到法院

04.08.2015  11:06

   或为我省年龄最大讨薪农民工,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律师帮他讨回工资

  迫于生计,七旬老人来连到工地打工,没想到辛辛苦苦干了一年,部分薪水却遭拖欠。无奈老人踏上了一条讨薪路,两年时间里,老人多次往返于沈阳、岫岩和大连之间,为了节省开支,他每天只吃两包方便面。最终法律援助中心伸出援手,帮老人讨回了拖欠的薪水。代理律师称,老人或是省内年龄最大的讨薪农民工。

  七旬农民工踏上讨薪路

  郑大爷今年已经72岁,老家在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黄花甸镇黄花甸村。 2013年,郑大爷在大连中山区一家建筑工地打工,白天主要负责打扫工地卫生、清理垃圾,晚上看大门。包工头王某跟他约定一年的工资是25500元,管吃管住。没想到年终王某却只支付了18000元,余下的7500元则以没钱为由拒不给付。

  为了讨要自己的血汗钱,郑大爷先后给王某打了数十次电话,又从岫岩坐大客车往返大连7趟,但王某却总是以没钱为由一推再推。

  郑大爷无奈之下,先后5次到法院起诉,但却因为提供不了王某准确的身份信息而无法立案。

   同情老人律师想出这笔钱

  郑大爷无奈向大连市法律援助中心求助,中心了解情况后,指派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的王金海律师担任他的代理人,起诉包工头,要求给付工钱。

  由于郑大爷没有劳动合同,而包工头王某是内蒙古人,依照法律规定,只能到王某的住所地内蒙古起诉。无奈之下,王金海律师对郑大爷说:“你都72岁了,我给你7500元吧,官司别打了。

  郑大爷不同意,“律师也不欠我钱,我不跟律师要工钱,只要帮我打赢官司就行。

  王金海律师了解到,王某的工程是从大连某公司承包的,于是将这家公司和王某一起起诉到沙河口区人民法院,要求连带给付郑大爷工资7500元,同时还要求给付郑大爷往返大连讨要工资的交通费、住宿费等损失2500元。

密织精细管理网 推进环境美秩序优
  专家把脉 部门联动 群众参与   8月2新浪辽宁
220千伏盛京—滂江电缆线路工程实现盾构隧道全线贯通
  9月1日,位于大东区地坛街与善邻路交会处,新浪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