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大爱无诠释,笑对人生歌-----记辽宁省铁岭市首位农民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徐振江

14.05.2015  10:58
          “生命换颜色,花蕾怒绽放,大爱无诠释,笑对人生歌。”这是5月4日,采集造血干细胞的前一天,思绪万千的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李千户镇三道沟村农民、铁岭市捐献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农民第一人徐振江有感写下的一首小诗,今年35岁的他用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千里之外的5岁女孩的惦念和等待采集造血干细胞的心情。
          说起自己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徐振江觉得既有偶然又有必然。2013年5月的一天,徐振江进城办事,路过铁岭市新玛特商场前的采血站时,遇到了正在开展造血干细胞宣传的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于是他走进采血站,填下一张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申请表。抽取血样后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我的一个同学和亲属都是因为白血病去世的。在他们生病期间,我上网查了很多信息资料,知道只有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才能存活,那时我就想如果有机会我一定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 徐振江说。
          今年1月6日,徐振江接到市红十字会的电话,说他的骨髓和一位5岁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这个电话让徐振江既惊又喜,他惊讶的是配型成功的比率只有1万到400万分之一,自己居然能配型成功,惊喜的是自己可以给别人带来重生的希望。徐振江把这种低概率称作“缘分”,“希望有一天自己的骨髓能救活世界上的某一个人,没想到真能配型成功,这将是我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事情。”他第一时间告诉妻子,妻子侯淑娟非常赞成他捐髓救人。由于害怕父母担心捐献影响健康,徐振江反复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最后他父母对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说“那个得了白血病的孩子才比我的小孙女大2岁,既然是做好事,那你就去做吧!”。自从知道自己配型成功后,徐振江每天早晚在村里跑上一两圈,出门也特别注意安全,家里也开始给他增加营养,以保证他身体处于最佳状态。由于担心他回来还要修养一段时间,父母曾说家里的活这么多,油坊就要歇一阵了。徐振江却说,“咱损失的那点钱跟一个孩子的生命比不了,钱啥时候都能挣,孩子的生命不等人呀!
          在抽取干细胞前一周,必须每天打两针动员剂,以促进“生命种子”动员到血液里,由于药物副作用,徐振江出现了高烧、腰酸、肌肉疼痛等症状。“想到我的骨髓能为一名素未谋面的白血病患儿送去生命的希望,我就觉得自豪,这点小反应,我能克服。”徐振江眼中充满期待。
          5月5日早上5点刚过,已经醒了有一阵儿的徐振江穿好衣服,洗漱后开始躺在病床上静静地等待。不久,辽宁省红十字会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大队大队长窦伟带着3名志愿者来到徐振江的病房,他们将全程陪同徐振江采集造血干细胞。7点多,医院护理部送来营养早餐,徐振江吃的时候,只喝了一点儿水。他说:“采血的过程中两个手臂都要扎上针头,中途上厕所很麻烦,少喝水可以保证整个过程顺利,也好尽快让造血干细胞送到上海的医院。”虽然医生和护士告诉他可以喝水,中间如果想排尿是有办法的,但是徐振江依然没有多喝水。
          8点整,徐振江走出解放军第四六三医院血液科的病房。通往造血干细胞采集室长长的走廊,在他的心中就是为那名5岁女孩生命续航的航道,从这里走过就可以把生的希望传递给她。8点15分,经过各项准备,徐振江的双臂都插了针管,一旁的机器开始运转,血液不断地从左手流出,经过采集过滤后,造血干细胞被留下,血液又从右手的针管回流入体内。负责采集的护士密切观察着徐振江的状态,每隔十几分钟就问一下他的感受。“挺好的,就跟抽血差不多。”徐振江告诉记者,他状态不错,采集之前每天都吃得很有营养。医生也叮嘱他要多吃饭,补充营养,但要吃清淡的。因为钙流失得比较多,所以还要及时补钙。护士告诉记者,采集造血干细胞全过程需要近4个小时,之后稍作休息就可以回家了。
          在采集室里,血浆袋里采集的血液在一滴滴地积累,时间仿佛过得很慢。从采集开始徐振江就一直很开朗、乐观,他还开玩笑说:"我吃的是营养配餐,每天还有好几个省红十字会的志愿者陪我唠嗑,在这里像大熊猫一样被重点保护着。”陪在他身边的省红十字会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人员陈妍特别羡慕,“我看到徐大哥配型成功了,心里特别羡慕,也特别着急。能救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儿,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也能和大哥一样这么幸运。
          采集中,辽宁省红十字会、铁岭市红十字会、铁岭县红十字会有关负责人也赶来了,为徐振江献上了鲜花和由省红十字会及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颁发的荣誉证书。市红十字会秘书长陈立国兴奋地说:“又一个生命有救了!这次捐献是辽宁省的第145例、铁岭市第6例,徐振江成为全市首位农民配型成功者。目前,铁岭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已有6217人,排在全省前列,但农民捐献者却少之又少。其实这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希望社会各界了解干细胞捐献的整个过程,积极参与到这项公益事业中,使更多的患者得到救助。
          12点零5分,造血干细胞采集结束。一袋装着徐振江满满的希望与祝福的造血干细胞被立即放进保温箱,在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保护下运上飞往上海的飞机,傍晚时分将会输进那名5岁女孩的身体,生命的“种子”会再次发芽、开花。
          “只要有一颗爱心,一点勇气,你就能挽救一个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血液病患者的生命。
          “我们只是做了一件小事。希望通过实际行动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骨髓捐献者的队伍中来。”徐振江真情至性的话感动了很多人。在不同的时空下,总有感人的爱心传递。可以说,徐振江的行为是对这种爱心的最具体、最人性化的诠释。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但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徐振江的爱心善举一定会影响更多人投身于公益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