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以来 省农科院专家深入辽西地区指导抗旱救灾
“我们是5月24日开始播种的,但因高温、干旱,种子吸胀不充分,到6月初也没能发芽,农民都急坏了,以为今年的收成要打水漂了。关键时刻,省农科院专家来了,指导我们如何分次序浇水,并采取行间或株间借苗、留分蘖等方法,使我们的高粱苗得以起死回生。”近日,记者在北镇市子山高粱种植合作社看到,田里的大苗已近20厘米高,子山高粱种植合作社负责人王子山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种植的70公顷高粱平均出苗已超过八成。
据介绍,今春旱情出现以来,省农科院多次召开包括有专家学者、当地政府领导和旱区农民参加的抗旱工作座谈会,研究探讨各种技术补救措施,强化抗旱救灾的技术保障和服务;鼓励农民在当前情况下利用有效降雨,通过选择种植一些生育期合适的不同类型的作物品种,采取有效的技术补救措施,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
省农科院玉米专家、玉米所所长王延波建议,对缺苗的地块,只要出苗率在四五成以上,建议不毁苗;缺苗的或没苗的部分,针对不同地区作物生育期、土壤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作物和品种进行补种。未播种或毁种的地块应及时调整种植结构,针对当前农业生产时令,及时选择适宜品种抢墒播种。
5月以来,省农科院先后组织了由作物育种、栽培、植保、土壤肥料等各方面专家组成的4个小组,深入辽西农村一线开展抗旱救灾指导工作。专家小组先后来到北镇市、黑山县、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彰武县、朝阳县、建平县、建昌县、葫芦岛市连山区等旱情较为严重的地区,边进行旱情调查,边指导抗旱播种,总行程达1万公里。专家小组根据往年情况和多年的研究结果,为农民印发了“抗旱保春耕技术明白纸”8000多份、“抗旱应急技术手册”1万多份。同时,省农科院还利用科技共建、科技扶贫、科技特派团、产业体系试验站等平台,为当地政府出谋划策,共同研究落实各种紧急抗旱救灾技术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