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凤城“农民代言人”毛丰美获全国“时代楷模”称号
作为村干部,30年间,他带领村民闯出一条致富路,把昔日穷山沟苦干成“中国最美乡村”;作为人大代表,20多年来他为农民代言,提出建议、议案近200件,被称为“最敢为农民说话的人”。6月26日,中宣部通过中央电视台 “时代楷模发布厅”正式向社会发布:全国人大代表、凤城市大梨树村原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毛丰美,被追授全国“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在大梨树村万亩花果山的最高峰,矗立着一座9.9米高的“干”字碑,将大梨树人崇尚的“干”字精神,张扬到了极致。“大梨树就认准一个字——干!不干什么都没有。干更要苦干、实干、巧干,重规律、求实效、闯市场。”这是毛丰美生前最常说的一句话。
1986年,毛丰美带领村民投资百万元,建起了凤城市第一家宾馆,毛丰美通过这里结交了八方朋友,了解最新的市场信息,引来了资金。几年工夫,大梨树村相继办起了铸造厂、缫丝厂、服装厂、电熔镁厂、工业硅厂等十几家村办企业,全村900多名剩余劳动力进城、进厂,成了人人羡慕的“工人”,大梨树人的命运从此开始改变。
村民收入提高了,山乡环境也要发生巨变。毛丰美发动群众,治理20多座荒山秃岭,修高标准等高梯田1万多亩,打井50眼,栽桃、梨、苹果、板栗80多万株。可眼瞅着挂果了,全国水果市场价格却一路下滑,几天的苦苦思索让毛丰美想出一个好办法:让城里人来采摘水果,登花果山,住庄稼院,还省了人工费和运输费。大梨树采摘游、农家乐一炮打响,每年数以十万计的外地游客,让大梨树村成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一个昔日的穷山村变成人均年收入2万多元、集体资产3亿元的全国文明村。
毛丰美的另一个身份是全国人大代表,自1993年以来,他连续5届、22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忠诚履职,心系百姓,直到生命最后时刻。他所提出的近200件建议和议案,件件涉农,部分建议和议案被采纳上升到国家法律法规层面。取消农业税、特产税,农村金融改革,农村养老政策,近年来我国出台的涉及“三农”方面的政策、法规,很多都和毛丰美有关。
毛丰美对近年来我国农村法治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2012年,毛丰美因此当选“年度中国法治人物”。
1993年,毛丰美第一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降低农村电价的建议。他在乡村调研发现,农民因为电费太高舍不得用电,到了晚上点蜡烛照明。当时城市一度电价格为0.35元,而农村为1.2元,二者相差3倍还多。毛丰美的建议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此后的十余年时间里,国家投入3000多亿元资金改造农用电网,逐步降低农民用电价格,实现了农村与城市电费标准的统一。
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毛丰美大胆提出一个建议:取消农业税。他认为,城镇职工月收入超过800元后才起征个人所得税,而农民以人均两亩地计算,在收入不稳定的情况下,不论是否达到年收入800元标准,都要征收农业税,农业税的起征点高于城镇职工个人所得税10倍还多,这对于经济实力处于弱势地位的9亿农民来说显失公平。此后5年,毛丰美每年人代会都建议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宣布“取消农业特产税”;第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宣布:2006年国家全部免征农业税。
2014年9月,66岁的毛丰美因患肝癌去世,可就在半年前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他还手持5条涉农建议在人民大会堂发言,患癌5年来,他没有缺席一次人代会。
毛丰美走了,他留下的是大梨树“干”字精神,是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不羡高官厚禄,只期国泰民安。呕心沥血几十年,拼得山乡巨变。一介农民代表,百余提案直言,为圆国梦效春蚕,尽献忠心赤胆。”这首中国诗词协会写给他的词,诠释了毛丰美闪光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