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灶吃饭”激活乡镇财源
5月19日,在建昌县巴什罕乡画廊谷村,大片盛开的牡丹花和芍药花争奇斗艳,观者如潮,巴什罕乡的牡丹芍药文化节热热闹闹地开幕了。
“这只是今年我们落实的项目之一。”乡长张晓旺说,“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后,在县核定的收入基数基础上,3年内新增财力全归乡镇,如果出现短收,将等额扣减乡镇财政补助,所以大家既有动力,又有压力,只能铆足了劲儿上项目!”
今年以来,建昌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理顺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加强财源建设的部署,因地制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顺利完成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打破了“乡财县管乡用”的基层财政体制“大锅饭”,全县乡镇干部招引项目、培植财源和想事干事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新体制既带来压力又传导动力
理顺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011年1月起,建昌县取消了乡镇金库,乡镇没有税收任务,乡级收入划县级财政统收统支,乡镇工资支出和日常公用支出全部由县财政保障。在当时,这种体制有效保障了乡镇工资发放、机构正常运转,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培植财源、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原来收入上划,核定支出,一年县财政给我们的钱就是这些,乡里项目多了少了与乡镇关系不大,乡镇干部缺乏培植财源的主动性,再加上乡镇在资金使用上没有发挥空间,一些民生工程等想做的事,因为没有资金,不能及时做,因此谋发展的积极性也受到影响。”大屯镇领导说。
“打破县乡财政体制‘大锅饭’,实行‘分灶吃饭’,事关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实施,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必须因地制宜,快速稳妥推进。”建昌县主要领导表示。改革后的县乡财政体制为:恢复建立乡镇金库,收入上缴乡镇财政,支出下划乡镇,核定收入和支出基数,定额上解,超收分成,短收扣减财力,超支不补,结余留用。
新的财政体制设计巧妙,让乡镇干部既感受到不小的压力,又形成了十足的动力。
动力十足。建昌县按照2015年至2017年乡镇收入平均数,并按一次性收入的60%剔除,核定出收入基数;按照2018年各乡镇部门预算基本支出,核定出包括人员经费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在内的支出指数。乡镇收入基数剔除上解支出后形成的本级财力,与支出基数的差额部分,由县财政补助,保证乡镇工资发放和基本运转的支出,解决了困难乡镇的后顾之忧。
同时建立了新增财力返还机制,对乡镇境内招商引资新上的企业,其缴纳税费形成的县级财力部分,全部奖励给乡镇财政;对飞地招商一事一议进行奖励;在收入基数基础上,增量财政收入全部返还乡镇。
建昌还设立了500万元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500万元发展村级集体专项资金以及农业信贷担保风险补偿金,推动项目建设、乡村振兴;把理顺县乡财政体制、加强财源建设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对乡镇党委、政府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奖惩挂钩。
压力也不小。对支出基数中大乡每年30万元、小乡每年20万元的其他业务补助部分,3年内按比例年均递减,3年后不再核定,支出缺口由乡镇新增财力弥补解决。同时,按照核定的收入基数,如果乡镇短收,将等额扣减县对乡镇财政补助。
好政策既激发活力又引来项目
“原来乡里有事,就是一个字 ‘求’,要政策,要钱。现在我们有金库了,我的心思就是全力以赴上项目,生钱!”谷杖子乡党委书记高飞说。
谷杖子乡是锰矿石产区,在省市领导的关注下,不但原有的锰矿企业复工,新建的锰矿厂也实现了开工。葫芦岛市从实和德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是谷杖子乡招商小分队从北京请回的谷杖子籍企业家办的全县首个高科技企业,去年投资1000万元,今年扩大投资规模,预计产值1.2亿元,税收预计达500万元。该乡还利用闲置校园和葫芦岛泳装品牌优势,吸引浙江企业家投资1000万元建设了泳装厂。
“我们乡的情况就是全县的缩影,一是恢复生产,二是扩大规模,三是引进新项目。原来县委书记、县长忙招商,现在全县28个乡镇党委书记、镇长全招商!”高飞说。
素珠营子乡盯住了集膨润土开采、加工及研发于一体的膨润土项目。一名副乡长带领两名干部,到雄安新区开展招商。目前,投资企业已经开始在建昌工业园区建设占地33.3公顷的非金属产业园和研发中心,生产无机凝胶等膨润土高端产品。
雷家店乡依托核桃产业优势,吸引昌国核桃油深加工项目入驻,总投资551万元,年税收预计163万元; 投资450万元的领悦服装厂和投资300万元的骆杖子粉条厂也成功落地,其中粉条厂流转6.67公顷土地;富有酒厂、春龙核桃油深加工项目正在洽谈中。
和尚房子镇没有建企业的地,就把引进的石灰石回转窑项目“飞地”落户在交通方便的喇嘛洞镇。今年投入2000万元,建设一期工程,预计年底可获税收800万元。
通过多途径、多频次招商引资,玲珑塔镇力促凌河钼业恢复生产,成立燃煤销售公司,开发膨润土资源;二道湾子乡盘活大华铁合金厂,完成卡蓝迪泳装注册、选址,成立了冶金材料公司;牤牛营子乡发挥区位优势,将辽西湖景区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要路沟乡扩大灵河食品有限公司花生油生产规模,招引大型加工厂生产水煮干豆腐,投入120万元修缮辽西第一党支部旧址,发展红色旅游……
不仅开源,还要节流。“原来有十多名临时用工人员,一年开销不小,现在全部清退,聘用3名公益岗位人员,不仅节约了开支,还规避了风险。”建昌县素珠营子乡党委书记张汉涛说。通过减少财政供养人员等办法,主动执行节流、节支规定,严格控制“三公”经费,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已经成为建昌各乡镇的共同选择。
“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后,乡镇干部培植财源的积极性大增,要干事、想干事的热情高涨。我们将在工作中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提升乡村自我发展和保障能力。”建昌县主要领导表示。
(记者 费灵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