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副市长刘卫东发表署名文章——关注候鸟保护 守护绿色家园
4月22日,第34个爱鸟周到来之际,葫芦岛副市长刘卫东在《葫芦岛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关注候鸟保护守护绿色家园》,呼吁广大市民一起来关注鸟类、关注野生动植物,自觉提高识鸟、爱鸟、护鸟、保护野生动植物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加快葫芦岛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步伐,建设鸟语花香、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葫芦岛贡献一份力量。
文章指出,鸟类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森林和湿地的精灵,是我国自然资源中的瑰宝,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生物链节,是人类的朋友,保护好鸟类资源,就是保护好人类自己。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乱捕滥猎鸟类现象时有发生,对野生动植物资源、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森林、草原、湿地等的破坏现象还很严重,鸟类的生存环境不容乐观,鸟类保护事业任重道远。美国海洋生物学家、现代环境保护运动先驱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里就指出了:没有鸟儿的世界是可怕的,昆虫将与人类争夺食物,并成为人类疾病的传播者,鸟类,大自然的精灵、人类的朋友,是“农业卫士”“森林医生”,是“通信兵”“气象员”,在自家后院或附近听不到鸟鸣,是一件使人猛然吃惊的大事。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了“覆巢毁卵,则凤凰不翔”的保护鸟类思想。鸟类以鲜艳的羽色、优雅动人的体态和婉转动听的鸣声,赋予春天以多彩、夏天以欢乐、秋天以丰硕、冬天以纯洁,使自然更和谐,风景更秀美,因而也成为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野生动物,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与呵护。开展“爱鸟周”活动,既是保护鸟类的举措,更是关心生态建设、关注地球命运、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载体,对于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美化生活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和谐发展,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与长远意义。
文章特别指出,葫芦岛市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优美,正处于候鸟陆路和水路两条重要的迁徙线上,是大批候鸟春秋季迁徙的“中转站”,适宜多种鸟类栖息繁衍。目前,葫芦岛市有鸟类340种,约占辽宁全省鸟总数的90%以上。鸟类资源中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种,为丹顶鹤、黒鹳、白鹳、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虎头海雕、细嘴松鸡、白头鹤、白鹤、大鸨。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6种。每到春秋季节,大批候鸟就会迁徙到葫芦岛市,葫芦岛真正成为了鸟的世界、鸟的乐园,特别是正在划建的龙兴国家湿地公园,每到季节,各种候鸟迁徙至此,与沿海的山水交相辉映,更是人们观鸟赏鸟的绝佳去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画面时常映入人们眼帘。
文章强调,近年来,特别是自2012年葫芦岛市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林业厅的大力支持下,全市野生动物资源、特别是鸟类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8处,其中国家级2处、省级1处、市级1处、县级4处,保护面积81360公顷,建立省级湿地公园2处,正在划建国家湿地公园1处,湿地保护面积33.94万公顷;为鸟类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使一大批鸟类得到了有效保护。连续26年举办“爱鸟周”宣传活动,已经成为人们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不可缺少的文化活动,“爱护鸟类、同在蓝天下、共享大自然”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关注候鸟保护,守护绿色家园”已成为葫芦岛人民的共同行动。
文章针对当前葫芦岛市正处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关键时期,提出倡议和要求,要以第34个“爱鸟周”为新的起点,坚守崇尚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快推进创森步伐,打造绿色葫芦岛,让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广泛宣传,在全社会形成一股绿色冲击力,弘扬绿色意识、倡导绿色观念、确立绿色伦理,让爱鸟护鸟成为一种美德、一种习惯、一种风气。一是要依法保护好鸟类等野生动物资源,要大力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大力宣传爱鸟护鸟的先进人物、事例,大力弘扬爱鸟护鸟的传统美德,形成正确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要进一步加强鸟类保护管理工作,提倡观鸟,反对关鸟,不笼养野生鸟类,倡导文明饮食,拒食野鸟等野生动物,对国家规定保护的珍稀鸟类等野生动物,严加保护,禁止随意猎捕;对农林牧业有益的鸟类,要采取措施予以保护和招引;严格执行国家禁猎期的相关规定,禁止使用的狩猎工具和方法,必须严格禁止。三是要充分利用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森林公园做好鸟类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四是要动员广大群众多植树、种草、养花,保护鸟类的自然栖息地,为鸟类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五是要进一步加大对破坏鸟类等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组织开展集中清理行动,制止乱捕滥食鸟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