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热在大连催生“口袋经济”
记者王继富报道 9月10日,就在达沃斯会场热议“互联网+”时,在大连中山区香榭里广场的一间办公室内,纪骏正和团队研究着一个APP的推广。今年4月,他和其他几个年轻人合伙创业,启动了“互联网+洗车”的新业务。用户只要在微信上下单,十几元就可以享受到上门洗车的服务。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句从去年夏季达沃斯流行起来的口号,经过了短短一年的酝酿,产生了巨大效应。记者了解到,在大连,还有很多像纪骏这样的创业者,每天活跃在以创业为主题的咖啡店、孵化器以及各类创业园中。他们讨论需求、黏性、活跃度,研究如何用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
大连目前机动车已经超过120万辆,洗车市场规模一年近6亿元。排队在洗车人的眼睛里是麻烦,在创业者的眼睛里就是机会。
参加今年夏季达沃斯年会的嘉宾、法宝网的董事长冯子豪,也是这样的创业者。他告诉记者,他的团队在两个月前刚推出了一款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口袋律师”,虽然公司在上海,但是业务触角已经伸到了辽宁等全国20多个省市。普通人只要在网上下单,就有专业律师提供服务。全国3000多家律师事务所、3.5万名律师进入了这一平台。
“被颠覆的行业”是达沃斯今年6个主题之一。记者发现,在大连,不仅传统的律师、洗车等行业业务出现变化,旅游、看病、餐饮等众多传统行业同样经历着“被颠覆”。移动互联技术催生的“口袋经济”,正在大连形成一种新的消费模式。
尽管年轻人给传统行业制造了压力,但是这样的创新得到了“鼓励”。中山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最近几年,当地已经出台了一大批鼓励创业的政策,从税收减免、租金补贴、贷款优惠、购房优惠等各个方面,鼓励年轻人创业。就在两天前,为创业服务的“369云工厂”一下子推出“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建筑”等16个项目。
优惠的创业政策不仅针对高端项目,更加注重“草根创业”。政府在提供政策上的支持之外,也负责创业的指导,提供专业的公共咨询服务。大连市创业公共实训基地内,每周的创业培训已经成为固定节目,短短几年已孵化出上亿元的项目,带动了6万多人就业。
今年,企业搭台的创业咖啡、孵化中心也如雨后春笋,记者了解到,目前仅中山区就已经有21家“民办公助”的创业孵化中心,创业逐渐形成“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