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手段+模式创新 让人们少得病、不得病、延缓得病
大健康产业已经是全球第一大产业,年支出总额占GWP(世界国内生产总值)总额约十分之一。如果大健康产业在中国成为第一大产业,那么应该在哪里落子布局?谁又能够成为大健康产业的腾讯和阿里巴巴?
预测:健康产业产值将达8万亿
在双全集团董事局主席、普祥健康集团董事长、神玉艺术馆馆长王伟斌看来,大健康产业涉及的范畴是与健康相关的所有信息、服务和产品。
对于中国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德福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振福这样评价“站在风口上,快要飞起来”,很多人都预测到2020年健康产业的产值将达到8万亿,成为中国最大的行业。而形成这种热度的原因,“一是老龄化问题,2013年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超过2亿,二是中国慢病病人数量庞大,统计显示目前高血压患者有2亿多,糖尿病患者1亿多,如何能有效地管理和很好地照顾这部分人,使得健康产业备受关注”,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东软熙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卢朝霞说。
挑战:让民间资本更多参与
“我们的医疗再也不能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虽然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痛点与挑战也应得到关注,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蒋锡培说。
“我很惊讶于中国健康产业的发展,我们期待着中国政府能够出台鼓励政策,让民间资本更多的参与进来”,International Group全球CEO Hertford King表示。
未来:通过科技手段让人们少得病
“能不能发展,就看你能不能交到趋势这个朋友”,哈尔滨誉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吉满表示,“未来最大的机遇是掌握最好的医生资源”。
保柏集团亚太区发展总监Barry Chan认为在医疗系统的公私并存方面可以借鉴外国的经验,“公立系统实现最基本的医疗保障和大病保障,私立系统提供更好更高的服务质量”。
“要利用最新的技术,通过科技的手段加上模式的创新,使得人们少得病、不得病、延缓得病,减少个人、家庭的医疗费用支出,中国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加上技术的成熟,所以互联网+医疗和服务将成为风口里面的风口”,卢朝霞表示。本报记者 邸雪莹
名词解释:大健康
大健康是根据时代发展、社会需求与疾病谱的改变,提出的一种全局的理念。它围绕着人的衣食住行以及人的生老病死,关注各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和误区,提倡自我健康管理,它追求的不仅是个体身体健康,还包含精神、心理、生理、社会、环境、道德等方面的完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