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质量管理提升监测水平
环境监测是开展环境管理和环境科学研究的基础,为制定各项环境法规、标准、环境规划以及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服务。
近年来我国环境监测整体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环境质量监测和应急预警监测不断推进,环境监测“天地一体化”也不断深入。监测数据是否真实、客观、权威,关系着环保工作大局,是环境监测各项工作的中心点和基本点。因此,不断探索和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操作方法,是保障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实现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知识堂
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有哪些要求?
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包括数据的准确性、精密性、代表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直接影响执法效果和反映环境质量的真实性。
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环境监测过程中实验室的分析测试,要求测定值与真实值二者达到相应的符合程度。准确性几乎贯穿于环境监测工作的全过程,包括待测物的采样、参数的确定以及分析方法的选择等。
监测数据的精密性
环境监测的精密性主要是指在监测过程中数次测定同一重复样品的分散程度,或者说测定值之间的符合程度。
监测数据的代表性
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是指监测样品的代表性,影响这种代表性的因素主要有监测布点、样品采集、保存和运输等,以及在这些过程中能否保持相对的稳定程度。
监测数据的可比性
环境监测数据的可比性主要是指环境条件、检测方法等具有可比的情况下所获资料的一致程度。也就是说在环境监测过程中,所获取的某一区域内的环境污染状况或者某一污染源主要污染因子的确定与这一区域内的特定时期发展趋势的符合程度。具体包括时刻分布的可比性;实验室间监测数据的可比性;采样、分析以及数据的处理可比性等内容。
监测数据的完整性
环境监测数据的完整性是指按预期计划取得的系统、周期性的或连续的环境监测数据的特性。完整性更多强调的是监测工作总体规划的切实完成而无缺漏,除了样品采集的完整性,还需要做到监测分析和数据处理的完整性。
问题分析
影响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因素
监测计划制定不规范
环境监测计划的制定是一项固定又灵活的工作,需要根据所监测目标的现实情况及诸多影响因素予以考虑,进行合理、客观分析,既要做好基础环境资料的收集、排污规律的掌握,还应当在保证数据有代表性的前提下,避免过多的经费损失。
监测位置的布设
监测布点是开展环境监测的首要任务,合理的监测布点会反映出监测数据的真实有效性,同时也是合理工作量的前提。监测布点应考虑现实情况灵活安排。
采样质量的影响
采样质量对环境监测质量的影响非常大,采样器皿的材质、型号、类型、采样过程控制、采样样品保存方法及时间、气象等因素,均会影响环境监测质量。如果还存在采样随意、采样环境繁杂、样品控制人为减弱等现象,更会使数据质量出现人为误差。
分析测试技术的限制
主要是指测试系统及仪器的限制,包括样品在采集后分析测试中的误差。由于设备仪器的误差限制,再加上相关标准中对设备的过时性或现有先进设备的不认可,导致系统误差无法避免。
分析监测方法模式化
测定方法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环境监测质量。分析监测方法不应一成不变,应当灵活应用,在不断的实验过程中增强其合理性和规范性。
工作者自身素质
环境监测要求工作人员细致、认真、耐心,其工作态度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较大。此外,工作人员实施监测的技术水平也是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
专家建议
如何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论证最优监测点位
为了数据的可比性以及综合分析评价的客观性,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十分必要。对于一些重点项目监测点位的确定,可采用多项污染指标综合判别法进行综合比选。在实际过程中,可将历年污染物超标率作为权重,并通过专家审查、现场论证等方式,确定最终的环境监测点位。
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加强监测数据审核
从事监测、数据分析、质量管理等工作人员需经有关部门考核认证;各级检测机构应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使管理工作程序化、文件化、制度化;在布设点位、样品采集、运输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以及数据分析全过程中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同时,监测数据的审核是保证监测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除应加强对现场监测数据及实验室内部数据的审核之外,还要强化综合性审核,以保证数据的准确、可比、可靠。
应用先进数据处理技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环境监测的传统工作流程大大简化,并降低了手工操作可能带来的失误和偏差。此外,数理统计方法在实验室基础分析、测试结果分析判断等多个环节中也有应用。通过网络上传、本地下载的方式,工作人员可实现特定区域内的资源共享,使得各个协作实验室能够及时掌握质控动态,及时对质控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从而更好地完成监测项目。
他山之石
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信息是制定环境法规制度、政策标准、综合决策和环境监管的依据,是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具体体现。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发达国家在环境监测质量保障等方面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日本
日本的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由地方政府负责,各都道府县的监测数据均通过互联网直接报送日本环境省水、大气环境局,经整理后以环境省名义发布或定期发表公报。
按照规定,数据报送期限的一周内,地方可以对相关数据进行修正,一周后,监测数据不能再变动。
加拿大
加拿大环保部门建有专门的分析实验室,同时,也把监测样品交给合同实验室去做,有专门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及分析方法。每年由专门的质量监督委员会对合同实验室进行检查,以确保监测数据的科学准确。以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为例,省内共有80个合同实验室,每年由专门的质量监督委员会对合同实验室进行两次检查,以确保监测数据的科学准确。
美国
美国环境监测的质量系统则由3部分组成:政策、组织/计划及项目。政策是指各种与质量保证有关的法律、规章、指导文件等;组织/计划是指从事与环境监测工作相关的部门、团体、单位及同部门下的不同系统;项目是指具有不同目的,与收集环境数据有关的各类联邦、部门或地区的具体项目。凡是与环境数据及技术有关的项目,例如环境监测及评价、污染治理、环境技术开发、验证等都必须遵守相关法规建立质量管理/质量控制体系。
美国法律还规定,任何从事环境数据及环境技术有关的单位,都必须建立自己的质量体系并且通过权威部门认证后,方能从事环境监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