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沈阳人:劳动公园冰场等来痴迷滑冰的“老少年”
劳动公园冰场终于等来那个痴迷滑冰的“老少年”
冰轮运动成了金伟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1976年体校发的第一双新冰鞋他一直保留到现在
虽然没能成为专业运动员但那份热爱始终未灭
当年过五旬的金伟再次换上熟悉的装备——
每年的冬天,总有这样一群人,天刚蒙蒙亮,就来到各大公园冰场,或俯身背手,或甩臂飞奔,锋利的冰刀在结实的冰面上摩擦过后,留下一道道划痕……他们,就是沈阳的滑冰爱好者。一方面,他们用这样的方式强身健体,另一方面则享受着这项运动带来的快乐。别看不是专业选手,但装备却非常齐全,动作也颇有专业运动员的范儿。
而每到这个时候,沈阳人金伟都会准时出现在劳动公园滑冰场,用他自己的话说,“滑冰运动不仅能让自己更年轻,也让身体的各项机能保持健康。”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接触滑冰,到如今58岁依然身姿矫健,金伟把那些有关自己滑冰的故事向记者慢慢道来……
对待冰鞋像对待宝贝
第一双新鞋一直保留到现在
随着一声清脆的哨响,金伟和其他选手一起冲出起点,这一幕,出现在昨天于劳动公园举行的速度滑冰比赛现场。说起滑冰,金伟瞬间打开了话匣子,“我是小学二年级开始接触滑冰的,当时在劳动公园和南湖公园滑,像我们这个岁数都是年少时有滑冰基础的。”
回忆起当年滑冰的场景,第一双冰鞋成了绕不开的话题。“我的第一双鞋是黑龙牌的冰鞋,刚拿到手时就跟得了宝贝似的。当时买新鞋要100多块钱,那个年代我们父母才挣30多块钱,这双鞋是我大伯从梅河口买回来的,二手的,花了30多块钱。”说到这,金伟非常感慨,仿佛此时他的手里还拿着当年的那双鞋。金伟说,当时自己对待这双鞋很精心,天天擦,而且一天两遍。“开春的时候用砂纸把铁锈打掉,上点黄油,包好,上秋时再把油擦掉。”
金伟的第一双新冰鞋,是他在和平区体校训练时发的。“当时沈阳买不着新冰鞋,在一些地方有卖二手的。1976年的时候,和平区体校发给我一双新鞋,我一直保留到现在,偶尔还翻出来擦一擦。”金伟上小学时,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劳动公园滑冰,不过现在的这些冰友中,已经没有当年那些“小伙伴”的身影了。
高考结束当天训练掉进冰窟窿
多亏被好心大爷及时救出
金伟的父母也滑冰,他接触这个项目多少也受父母的影响,而且两口子也很支持他。在高考最后一科结束的当天,发生了一件让金伟至今难忘的事情。“我记得非常清楚,1977年12月3日,这一天正好是高考最后一科,考的是政治,10点我就考完了,10点半就来到冰场滑冰,为接下来的比赛做准备,当时我的积极性非常高。”考完政治科目,金伟就马不停蹄来到南湖公园,不过在滑了三圈准备休息时,意外发生了:冰面裂开,还来不及反应就掉进了冰窟窿里。
“当时的天气还没那么冷,冰也没冻结实,也就3厘米那么厚。掉下去之后我游了10来米,想用手撑着冰面爬上来,但一压又塌了。那时候还穿着毛衣毛裤,水已经能没过我的头了,这时有个老大爷正好路过救了我。”据金伟回忆,老大爷两米长的绳子,绑在箩筐上,金伟拽着箩筐终于轱辘到冰面上,然后一身湿漉漉地跑回了家。高考过后,金伟的父母更希望他专注学业,从此以后滑冰的机会也越来越少。
不过,随着年岁一天比一天大,每当看到第一双新鞋,内心热爱滑冰的火苗总会不自觉燃起。于是金伟决定:重新回到冰场。
滑冰缓解了腰脱老毛病
如今每天都坚持滑两个小时
五年前的一天,金伟换上一身装备,再次来到劳动公园。踏上熟悉的冰面,滑了几圈之后,他又找回了年少时最初对于滑冰的感觉。“我之前腰脱很严重,年龄大了也想运动运动,滑冰之后腰脱的症状缓解了不少。虽然白天有买卖,但下午我会滑两个小时,而且每天都滑,这个必须坚持。”再次接触滑冰,让金伟感慨颇多,除了设施比以前要先进之外,装备也都进行了升级和改造。“现在的变化相当大了,有专业教练指导,比如赛前饮食吃什么,需要注意什么,比上世纪70年代那时好很多。”
如今,金伟几乎每天都进行冰轮运动,冬天滑冰,夏天滑轮滑,就算节假日也不休息,冬天如果天气条件不允许,就改在室内轮滑。“滑冰不仅丰富了业余生活,对于身体上也有好处,不单单是心态上,体能也保持得不错。现在国家重视冰雪运动,而且还提出了‘三亿人上冰雪’的目标,再加上冬奥会的成功申办,这些对于冰雪事业的发展都有帮助。”金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