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陵门口“小脚丫”是干啥的
有了这个“导流区”,行人过马路安全性更高了
-华商晨报掌中沈阳客户端记者杨兴摄
本报讯(华商晨报掌中沈阳客户端记者杨兴)这两天沈阳的温度比较高,很多市民到北陵公园遛弯时发现,马路上多出了数十个“小脚丫”,令大家好奇这是干啥的呢?有市民说:“感觉萌萌哒。”
昨日,记者从沈阳市交通警察支队设施大队和皇姑交警大队了解到,其实这些“小脚丫”专业名称叫“物理模拟安全导流区”,主要作用就是保护过马路行人的安全。
行人:超萌“小脚丫”干啥的?
市民林先生家就住在北陵公园附近,天气好时他每天都会到公园里转转。就在前两天,他发现在北陵公园门前的泰山路与北陵大街交会处的人行道上,突然出现了数十个“小脚丫”。
“我也不知道谁画的,但看起来萌萌哒,很可爱……”林先生称,看到这些“小脚丫”后,他一开始也不知道这是干啥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不是装饰,应该是有实际作用的。
为此,林先生观察了一段时间,后来他发现,施划这些“小脚丫”的位置,是在两条道路交会处,对于行人来讲是最安全的位置,“小脚丫”周围还有白色的标线,因此北陵大街南向北左转的车辆、泰山路东西双向直行或转弯的车辆,都无法驶入这个区域,行人站在这里时很安全。
协勤人员介绍,这些可爱的“小脚丫”实际使用效果非常好,人车混行的情况减少了很多。“从这些‘小脚丫’能看出交警管理的人性化。”
很多行人告诉记者,这些可爱的“小脚丫”更能教育青少年守交法,体现了交警部门的用心,同时也能提醒机动车驾驶人注意避让行人。
交警解读:
主要作用就是保护行人
这些“小脚丫”到底是啥?
记者从沈阳市交通警察支队设施大队了解到,其实这些“小脚丫”名叫“物理模拟安全导流区”。
“小脚丫”设置的时间不长,主要作用就是对行人的保护,因为北陵大街泰山路路口比较宽广,因此行人在过马路时,无法一次性通过马路,很多时候大家走到一半时,红灯就亮了,行人只好在马路中间等待,现在有了这个导流区,人们走到一半遇到红灯时,可以站在里面,这样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此外,记者从皇姑交警大队了解到,这些小脚丫是双向的,“脚丫”的指向也不同,过马路的行人可以按照脚丫的指向通过。因为公园正门对面就有一个“66号”停车场,很多驾驶员在停车后,也会通过这里过马路,“小脚丫”的出现,可以保护大家安全,还可以引导行人过马路。
“小脚丫”施划受实际条件限制
据了解,目前在沈阳市,类似的这种有数十个脚印的路口,仅有两处,除了北陵公园正门外,另一处位于青年大街文体路地铁口附近。
交警部门表示,设置这种导流区还受到实际条件限制,只有适合的路口才可以施划。
盘点沈阳新式交通设施
一、“脚印”行人等候区
地点:青年大街文体西路岗、南五马路南京街岗、市府大路和平大街岗等
沈阳公安交管部门在沈城多个路口施划了这种行人等待区,意在督促行人遵守交法,不随意横穿马路。
二、“X”形斑马线
地点:惠工街敬宾路东侧
斑马线由单条直线变为双线交错设置,有箭头指示方向,行人可以沿着斑马线分向快速通过马路,避免两侧的行人“顶牛”。
三、红白相间隔离柱
地点:青年大街十一纬路交会处
红白相间的隔离柱首先起到了警示的作用,能让右转车辆注意到行人。同时,这个区域相当于路边安全岛,行人在此等候红灯,隔离柱某种程度暗示行人不要闯红灯。
四、“带毛刺”的可变车道
地点:北顺城路正阳街岗、小北关街团结路岗、小北关街惠工街岗、万柳塘路长青街岗等
在车辆进入路口前100米左右,交通标识会指明该车道通行方向。当左转车流大时,指示牌显示左转箭头。反之,车辆按照直行箭头方向通行。沈城第一个可变车道出现在二环路五爱街,由于车辆通过明显提高,目前在沈阳数十个路口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