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区 加快建成东北综合实力最强区
浑河岸交响音乐节
百合花展
斗转星移,日月盈昃。当社会进入快节奏的裂变秩序排列期,慵懒思维,常规“出牌”,惯性行动,都有可能被拍成退潮后的弃壳儿。唯有居安思危,自加压力,创新驱动,实干巧干,方能在翻江倒海卷巨澜的变革中,把舵四海,赖以拄其间。
在沈阳全面振兴的坐标系里,在幸福沈阳共同缔造的使命面前,全域全民行动,无人免检。
和平区,作为沈阳市中心城区,作为东北地区综合实力连年排位靠前的区域,审时度势,科学研判,对标先进,补齐短板,在“十三五”期间,迈向全面建设东北综合实力最强区的宏伟目标。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之年,也是和平区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示范区的关键之年。
和平区以“四个着力”为根本遵循,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攻方向,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统领,大力实施“品牌强区”发展战略,弘扬“和谐争第一、实干创唯一”的精神,持续优化“四区一带”空间布局,重点发展以金融业为核心的高端服务业,加快建设东北亚“四大中心”,全力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示范区,加快东北地区综合实力最强区建设步伐。
全力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示范区
沈阳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了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任务,并要求和平区先行先试,在全市当表率、做示范。
和平区坚持把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示范区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成东北地区综合实力最强区的重要突破口和有力抓手。
力争通过3年时间,实现全区市场主体总量增长一倍的目标,2017年按照世界银行测算指标体系排名位次提高10名以上。肩负起市委和时代赋予和平区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示范区的历史使命。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和平区各领域各区域已迅速行动起来,掀起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示范区的热潮。
和平区负责人表示:在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中要牢固树立“人人都有责任、人人都是环境”的理念,深化“机关抓作风、社区抓家风、行业抓行风、学校抓校风”活动,打造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创新型、法治型、廉洁型“六型”机关,在全社会营造“讲诚信、讲法治、爱和平”的浓厚氛围,凝聚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示范区的强大合力。
精准对标先进对标深圳福田区、厦门思明区等先进城区,对照国际化营商环境标准,丰富思路和创新举措。
树立问题导向完善政务、市场、开放、要素、设施、社会、法治七大环境建设具体实施方案,搭建并发挥96127国际化营商环境受理平台、商会平台、社会组织平台、新媒体平台等“四大平台”的作用,主动查找问题,以问题的整治倒逼行为规范和制度体系建设。
合力推进,专业督考发挥考核奖惩的导向作用,出台和平区《营商环境绩效考核办法》、《共同缔造好建议奖励办法》,确保各项任务在执行中不落空、不变通、不走样。建立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引入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开展专项评估、全面评估和阶段性评估、年度评估,及时公布评估结果。
2016年新闻事件链接
召开软环境建设万人大会,在全省率先开启软环境建设工作,部署开展“五大环境工程”,落实21项任务,完成52项具体工作任务。
服务企业升级。升级保姆式服务为“妈妈式”服务。这一变被动为主动,变关心为贴心,变阶段结点式为全程无缝隙的服务,是和平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重要实践。
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行“一颗印章管审批”,降低企业注册时间和经济成本,赢得企业好评。工商、税务等部门主动改革服务流程,减免或减少企业注册审批或运行服务费用。当年,新增市场主体同比增长43.5%。
幸福和平协同共治
“家”文化活动
以人民为中心,牵挂民生事业
抓民生就是抓发展,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民生。缔造幸福和平,积极探索社会转型。
在和平区建设东北综合实力最强区指标体系中,预计人均可支配收入将由2015年的41060元,提高到61740元。每万人拥有医生、科学和教育事业支出比重将由12.8%提高到16%。
不断改善城区环境。今年,加快推进满融地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太原南街、长白岛北路等14条街路将得到整修。改造鲁迅儿童公园、长白岛森林公园。
大力提升民生福祉。2016年,和平区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事业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创新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绩。
优质教育资源向均衡化发展。去年起,从区域发展角度出发,和平区对老城区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在大三好、大太原街地区开启设立名校分校模式,吸引一大批企业家落户三好街和大太原街。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全国百强示范卫生服务中心——长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花落长白岛。越来越多的居民们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与三甲医院建立“医联体”合作模式,壮大了基层医疗的实力,逐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今年起,和平区将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提升区域承载能力和竞争力,为居民赢得幸福发展空间。
在民生事业上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特别是在社会救助保证体系建立,智慧型社区、分诊医疗、“家”文化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创新管理模式。
以“家”文化凝聚共识,探索社会转型
幸福沈阳,共同缔造,人人是主角。和平区在打造幸福和平的过程中,积极探索社会转型,构建协同共治新格局。
按照“核心是共同、基础在社区、群众为主体”的基本原则,将人财物进一步向基层倾斜,将政务服务向基层下放。
在决策共谋上,健全完善居民代表会议、社区事务协调会议等制度,就社会转型问题加强与东北大学的研讨合作。
在发展共建上,深入开展楼院整治行动,选树30个共同缔造示范小区和105个“八无八有”示范楼院,重点从百姓身边小事、房前屋后的实事做起,着力构筑党政善治、社会共治、居民自治工作格局。
在建设共管上,着力组建一批以百姓需求为导向的社会组织,让人人生活在组织中,充分发挥社区领袖和志愿者队伍的带动作用,提高群众参与度,力争形成规范有效的群众参与机制。
在效果共评上,进一步完善社区民主监督评议委员会制度、网络平台监督等评价方式,提高居民参与和评价政府绩效工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在成果共享上,持续扩大公共服务覆盖面,健全完善就业救助、养老助残等方面服务功能,探索推进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投等市场化投入方式,着力提高服务效能和服务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和平区在“幸福沈阳,共同缔造”的行动中,培育共同精神,注入新的文化内涵——与“弘扬家教家风,树立家国情怀”主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具有鲜明的和平特色。
用“家文化”凝聚共识,对外传播好和平声音,对内凝聚好和平力量,持续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形成共同的家园意识和情感。强化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精神,推动“共同缔造”由“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社区建设从“靠政府”变成“靠大家”转变。
创新驱动激活内生力品牌强区助推发展引擎
结合实际科学谋划
真抓实干决胜东北亚“四大中心”
思维的高度,视野的角度,创新的维度,决定成功的梯度。全面振兴路上,唯有结合区情实际科学谋划,方能领略决胜千里之外的风景。
“十三五”时期,和平区重新确定面向东北亚的科技创新中心、文化创意中心、国际商务中心和平台经济中心“四大中心”功能定位,并加快推进建设。
“四大中心”的清晰定位,为和平区打开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之窗,提振士气,鼓舞实力和平致远。
围绕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依托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大力发展高新产业,加快清华启迪等产业园区建设,持续举办世界级的互联网+金融峰会。到2020年,全区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以上。
围绕建设东北亚文化创意中心,发展以创意为主导的文化产业,打造重磅级产业基地和产业群,推动科技、文化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到2020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以上。
围绕建设东北亚国际商务中心,引导跨境电商走出国门、做大做强总部型和税源型经济。到2020年,全区现代商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9%以上。
围绕建设东北亚平台经济中心,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加快集聚支撑平台经济发展的要素资源,研发和搭建实体平台和科技虚拟平台,催生新的增长点。到2020年,成为东北亚平台经济的引领区。
“加减乘除”调结构推进产业转型
三好众创空间
大刀阔斧深化改革
以“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为抓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结构调整的“加减乘除”,稳步推进产业转型。
瞄准短板依托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重点推进保利盛京文化中心、北京荣宝斋、新世界会展中心、中国工程院“双创”等平台项目建设,聚合资源,发挥相关产业的集聚效应。
做“加法”
围绕过剩产能通过盘活闲置楼宇,“减”出新空间,通过“互联网+”解决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问题。
做“减法”
瞄准创新通过创新驱动改造提升传统业态,催生和引进新的业态,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和总部型经济,培育一批上市公司。
做“乘法”
瞄准放活市场通过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示范区,降低企业经营、交易成本,让企业轻装上阵。
做“除法”
做大做强“四区一带”推动城市转型
持续优化空间布局
围绕“四区一带”空间布局,和平区以特色街区建设、品牌提升为载体,实现硬件和产业项目“两手抓”,努力实现空间利用效率和价值最大化,推动城市转型。
●大太原街地区。统筹推进业态转型升级、闲置资源盘活、历史文化挖掘,强力推进特色街区提升、基础设施改造和静态交通治理,浑河湾等重点区域将分步实施改造计划。
●大三好街地区。将努力实现长白岛经济区与三好街互促发展,加快集聚人才、科技、金融等要素资源,构建特色鲜明的功能区和产业园区,打造东北地区“中关村”。
●西塔北市南市地区。坚持加强历史保护和完善功能提升并重,活化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民国建筑,挖掘再现老故事、老情景、老字号,打造文化旅游产业街区。
●长白岛满融地区。启动建设领事馆区,完善国际化配套设施,规划建设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博览中心等重大项目,提升沈阳哥德杯世界足球公园的影响力,引领满融领事馆区国际化产业发展方向。
●浑河两岸文化旅游产业带。将发挥独享浑河两岸的优势,挖掘再现辽文化、满族和清文化、培育植入都市文化,与太原街、长白岛文化旅游产业相连接,大力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业态,重建云扬阁、沈洲楼等历史符号,建设浑河文化博物馆,持续办好“哥德杯”“和平杯”足球赛,以及“浑河之夏”文化艺术季、浑河岸交响音乐节等活动,把浑河打造成为生态之河、文化之河、产业之河。
构建“双创”联动机制共享科技发展成果
创新激活内生力
创新是和平区发展的关键词。着力鼓励创业创新。在完善“双创”生态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加大成果导向力度,推动“双创”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依托成功打造的创客空间、孵化器和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三好街“双创大街”的品牌优势,与东北大学等高校院所深化战略合作,建立健全创新创业主体、要素资源和相关机构联动发展机制。
实施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双轮驱动”,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通过许可、转让、入股等方式向中小企业转移。
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创新主体和改革主体的作用,抓好企业家、科技人才和领导干部“三支队伍”建设,培育创新文化和企业家精神。
重点瞄准大学生群体,精准制定鼓励创新创业政策,继续实施“一证、一桌、一卡、一床”创新举措,努力在三好街地区至少吸引1万名大学生就业创业,让三好街地区成为年轻人创新创业、实现梦想的集聚地。
策划:和平区委宣传部
撰稿:杜一鸣
摄影:王雁、乔羽
制图制表:陈冬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