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姑区:“大学区”让更多孩子走进“好学校”

06.09.2016  19:03

  “让每个孩子都走进好学校,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好老师,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好教育,让每个孩子都具备好素质,让每个孩子都收获好未来。”

  作为沈城重点中小学较为集中的教育强区,这是皇姑区与每一位学子家庭之间达成的真诚约定。

  教育均衡工程不仅是民生工程,也是良心工程。为了实现这个约定,近年来皇姑区实施教育强区战略,不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让更多家庭进入“好学区”

  “名校+新校”、“名校+弱校”、“名校+普通校”,“加”出更多优质教育资源

  “上个好学校,不那么难了。”这是近几年,皇姑区众多学生家长们的切身感受。

  从2012年以来,皇姑区开始探索实施区内教育资源整合。岐山三校并入岐山一校,怒江小学并入珠江五校,116中学并入虹桥中学,84中学并入43中学……目前,已经有12所“薄弱校”相继并入“名校”,实现了集团化办学。

  “这种合并,绝非给薄弱校换个名校的牌子,而是真正的重新洗牌,生源和师资完全融合。重新组建教育集团,实现一名法人代表、一套领导班子、一所学校多个校区。”皇姑区教育局局长郭振扬表示。

  在43中学校长苏虹看来,这也是学校品牌升级、做大做强的重要契机,适时设计了集团化办学整体思路和框架。在2016年中考中,43中学730分以上考生41人,700分以上391人,用好成绩来证明新合并校的教育品质和实力。

  目前,皇姑区岐山一校、珠江五校、童晖小学、43中学、虹桥中学等品牌教育集团先后成立,优质学校的业务优势和品牌效应凸显。此举一方面,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缩小校际之间差距,规范名校、做强弱校、做精小校;另一方面,将好学校、好学区不断放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更多家庭,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化改革走向纵深,教育公平性得以彰显。

  为每个孩子建设“美丽校园”

  大手笔投入义务教育提升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4.88亿元,全区中小学硬件拉齐

  5年前,当人们走进岐山二校,看到的还是坑坑洼洼、灰土扬尘的操场,两栋破旧的教学楼,校舍设施设备紧缺,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老师们还在用一块块小黑板给学生做练习……虽然地处皇姑区人口密集的长江街畔,学苗却在大量流失,学校招生呈递减趋势。

  吸引不来生源,学校难以发展,逐渐形成差距,更难吸收生源,形成了好学校愈好、弱学校愈弱的恶性循环。

  近年来,皇姑区启动义务教育提升工程,全面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翻扩建教学楼,建设校园食堂、塑胶操场、体育馆、多功能教室等等,配套数字化教学设备……经过几年建设,目前全区中小学基础设施基本达到了相近水平。

  岐山二校、向工街小学等一批硬件较差的学校,补齐了短板,实现华丽转身。校长郭跃君对此感触颇深,提升工程彻底改变了岐山二校的面貌,提振了全体教职工的信心。硬件提升了,学校开始专心致志抓教学质量和内涵发展,创建英语特色、书香校园两大办学特色,先后获得了全国阅读教育先进集体、沈阳市书香校园、沈阳市英语特色校、沈阳市十百千工程特色学校的美誉,成为了周边百姓心目中的好学校,生源开始逐年回升。

  同时,皇姑区大力推进普惠性幼儿园建设,为20所幼儿园进行标准化设备配备,新增1590个公办学位。

  几年间,皇姑区连续通过沈阳市、辽宁省及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

  把更多好老师带给学生

  开展学区间校际间名师送教、走校上课、师徒结对等活动,为全区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开辟了新路

  有好老师,才有好教育。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是皇姑教育多年来积淀的风骨和底蕴,涌现出大量专家型校长、优秀校长、骨干校长,和一批批名师、教师劳动模范和学科带头人。不让一个农民工孩子掉队的感动沈阳好老师慕善新,365天在岗、24小时待命的第11中学藏族班教师团队……等等。

  用好老师培养好学生。皇姑区建立一套高标准、多梯级、系列化的骨干教师、名师、首席教师、特级教师培训规范和培养机制,立足全员培训、整体提升,强化教师骨干团队建设,打造专家型教师队伍,为教育大区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用好校长引领好学校。皇姑区与高校联合,先后组织校级干部到北京师大、华东师大、东北师大等高校访学、博士课程进修、研究生同等学力培训,总计达300余人次,提升校长的理论水平;建立校长间交流与提升机制,开展了“品质教育与学校发展”、“校长办学思想与课程实践”等系列主题论坛活动,引领了教育教学工作方向,促进了干部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皇姑区还实现了学区内校际间教师刚性与软性交流并举,开展名师送教、走校上课、师徒结对等活动,为全区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开辟了新路,助推了师资水平均衡度的大幅提升。

  用品质教育助力孩子好未来

  每一所学校结合学校资源和办学实际,突出特色,给每个孩子提供最适合自身发展的品质教育

  皇姑区始终以课程改革为核心,通过抓课堂教学、抓课程建设、抓评价改革,让课程更加多元化、特色化和个性化,给孩子提供多元化、符合自身发展需求和未来职业规划的品质教育。

  这也使得一些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学校,焕发出别样光彩。在24中学,2013年建成了沈阳市第一个ipad教室,将现代技术与高效课堂有效整合起来。2014年,学校又创新实施了英语、数学两个学科的分层走班教学。在国家基础课程之上,增设初高中衔接的引桥课程,帮学生规划未来职业生涯的指导课程。坚持特色定位、艺术育人,以美术作为切入点,先后建立了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实验教学基地,2014年学校被沈阳市教育局定位为沈阳市美术特色高中,并于2015年在沈阳市首创了美术零基础教育。

  在追求教育品质的道路上,皇姑区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战略主题,贯穿到教育改革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开展丰富的艺术、体育、人文、科学等校本化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快乐足球、阳光长跑等五大运动品牌,缤纷色彩季、浪漫音乐季等五大艺术品牌,健美操、棋类等十大健身俱乐部,为学生终身发展和整体素质提高奠定良好基础。学前教育、终身教育、特殊教育、民族教育……一个个鲜活的教育形式,在这里生根发芽,丰富着皇姑教育的内涵。

  编辑: zfw04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