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首日 多家医院门诊运行平稳
昨日零时,沈阳市医改正式启动,参与改革的医院均顺利实现系统切换。昨日夜间到白天,参与改革的医院急诊、门诊运行平稳,门诊量和以往相比没有什么明显变化。
医改后,医疗费用和以前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门诊诊查费提高,住院护理费手术费提高,药价和检查检验费用下降。如果患者经历了从门诊到检查再到住院一整套医疗服务,总体的医疗费用和以前是基本持平的。
中国医大附属盛京医院:
经营理念发生变化
8月25日23时30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挂号系统断网;26日0时前,按预定,系统数据准备顺利完成;0时网络恢复;0时1分,第一个急诊挂号成功。
截至26日早6时,开立急诊医嘱2851条、住院医嘱32192条,门诊量跟以往相比变化不大。
门诊部主任肖丽介绍,在断网的半小时中,为8个急诊患者进行了手工挂号,保证患者能在第一时间及时就医,等系统恢复以后进行了重新录入,检验检查部门也在系统恢复后进行了重新录入。
医院副院长张成普教授介绍,这次医改主要是医疗费用结构的调整,技术含量高、风险性比较高的以及能体现医务人员劳务的项目价格有所提高,“手术费、护理费的提高也是对医务人员技术的肯定和认可”。
医改也会使医院的经营理念发生改变,“以前药品是医院的收入,现在变成了成本,所以要严格控制药品的使用,加强医院管理”。
张成普教授介绍,随着医联体的建立和分级诊疗的推进,盛京医院将在疑难杂症方面突出龙头医院的作用。
沈阳军区总医院:
门诊患者CT便宜220元
沈阳军区总医院副院长白晓忠介绍,由于医院以前的药品占比只有24%,所以取消药品加成对于医院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不过对于门诊患者,检查费用确实下降。
两位患者分别在25日和26日做了磁共振平扫(CT),25日价格是990元,26日价格是770元,下降220元。
沈阳市中医院:
患者就医整体费用基本持平
在沈阳市中医院,79岁的住院患者周阿姨26日的住院费用比以前增加了23.73元,但是如果算上入院检查检验下降的费用,周阿姨的整体医疗费用和以前是基本持平的。
8月21日,周阿姨因带状疱疹来到沈阳市中医院就诊,收治在针灸二病房。周阿姨每天需要进行针灸、拔罐等理疗项目,并进行一组喜炎平注射。
“注射用药喜炎平3支一组共计172.5元,降价后是150.03元,减少22.47元;住院床位费由每天22元调整为38.5元,增加16.5元。”针灸二病房主任赵钧介绍。此外,二级护理费由每天6.6元调整为27.5元,增加20.9元;注射费由3.3元调整为6.6元,增加3.3元;针灸由每次16.5元调整为22元,增加5.5元。
药品和护理费用加在一起,周阿姨每天的医疗费用增加23.73元。“因为检查检验在第一天入院的时候已经做完了,所以她没有享受到降价。”赵钧介绍,“入院检查一般在700元左右,以后至少能少花100多元。这样就能抵消临床服务费的涨幅,患者就医的整体费用是和以前基本持平的。”
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
有特病患者可多开两盒药
医改后,药价的下降对于特病患者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因为特病患者主要就是开药,没有太多的检查,也不用住院手术,所以特病患者确实能得到实惠。”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朱春艳介绍。
由于患有糖尿病并发高血压,80岁的王女士在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办理了特病,每月可以开460元的胰岛素和降压药。
“她用的胰岛素注射液优泌乐一支85.2元,一个月开4支;降压药拜新同一盒35.8元,一个月开4盒。”朱春艳介绍,医改后,优泌乐一支降为74元,拜新同一盒降为31.1元,一个月省下63.6元,省出的钱能多开2盒拜新同。
“以前每个月我还得再自费去药店买拜新同,药价下降,医院开的就够用了,不用再自费买药了。”王女士家属表示,和以前相比,一年能省药费800元左右。
为了让患者得到更多实惠,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还把诊查费中的零头都免去了。“急诊诊查费14.4元,我们就收14元;19.2元的,就收19元。”朱春艳介绍。
此外,刘铁男院长作为国家级专家,诊查费本来应该上涨至96元,但是没有涨价,还按50元收取,“再加上特病患者免收诊查费等,所有这些措施,每年可以为患者节省更多费用”。
沈阳市口腔医院:
168项价格进行调整
沈阳市口腔医院院长张桂荣介绍,医改后,医院医疗价格调整方面完全与国家政策保持一致,在千余种涉及口腔的医疗服务项目中,共调整168项,有升有降,其中下调69项,上调99项,“整体上从居民就医体验的角度来说,医改后看牙费用不会有大的变化”。
在诊查费方面,口腔医院按照国家规定执行了8元、12元、16元的标准。不过医院的一些名专家开设“爱心门诊”,诊查费用可以执行30元、50元、80元的标准,但为提升居民就医的获得感,仍然采用16元标准。因为口腔医院的特殊性,患者复诊的次数较多,这项措施让居民花16元的诊查费就可以享受到30元、50元、80元的诊疗服务,并通过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减少复诊次数,减轻患者负担。
医院同时推出70岁以上贫困老人免费镶牙、唇腭裂患儿免费手术、定期开展儿童免费窝沟封闭、免费涂氟和为重残患者免费镶牙等活动。
202医院:
30元专家诊查费不涨反降
解放军第202医院经管科主任张冲介绍,该院属于三甲医院,门诊诊查费在基础价格8元、12元、16元的基础上允许上浮10%-20%,但为了让利于民,医院决定诊疗费完全无上浮,依照三级医院基础标准执行。
甚至很多原本可以按照名专家门诊执行的诊疗费出现了下降,如原本30元的专家诊,现在一律降为副主任医师12元、主任医师16元,仅有极个别省级、国家级专家诊查费上升。
同时,60岁以上患者减免自付的3元诊查费;70岁以上患者、特困患者8元诊查费全免。
辽宁电力中心医院:
有肺炎输液患者一天少花50元
辽宁电力中心医院门诊部主任赵阳宇介绍,医院日门诊量在500人左右,其中老年人占70%左右,慢病患者非常多,这次医改中此类患者是主要受益者,“从我自己的体会来说,今天看了一上午患者,基本上都是受益的。患者的直观感觉可能是诊疗费增加了,原来6元现在12元,但是检查费用下降了,所以总体是不上涨的,还可能比以前少花钱”。
赵阳宇以26日接诊的一位肺炎患者为例:开了一支莫西沙星(拜复乐)原价316元,现在254元。由于辽宁电力中心医院是二甲医院,原先赵阳宇的挂号费是6元,现在改为诊查费12元;床位费原来半天6元,现在8元;输液费用原来3元,现在5元。总体上这位患者的花费中,上涨部分10元,药价下降62元,总体来说医疗费用下降约50元。当然,也有患者开的药只降几元钱,就抵不上诊疗费上涨的部分。
沈北新区中心医院:
剖宫术费用差异不大
医改零时启动后,第一位到挂号处交费的是一名小儿患者的妈妈,诊查费8元;医改前急诊挂号费1元、诊查费5元,共计6元;医改启动后取消挂号费,收取夜间急诊诊查费12元,增加6元。
放射线科接诊的第一位患者做头CT平扫,医改前费用是330元,医改后费用290.4元,节省了39.6元。
ICU收治的第一位住院患者,患者脑干出血,入院后给予了心电血氧监护、呼吸机辅助通气、气管插管、物理降温等系列监护治疗措施,新价格标准大约将上浮8-10%。
手术室接待的第一位患者是剖宫术,因二级医院手术费标准暂不调整,这位患者的费用较医改前无大差异。
药剂科接待的第一位患者购买一盒芩翘口服液,医改前价格是41.7元,医改后价格36.33元,节省了5.37元;第二位患者购买3盒甜梦口服液,医改前价格是33.7元,医改后价格29.31元,节省13.17元。
沈北新区中心医院调价目录涉及药品575项、大型检查检验项目227项、诊查费及其他服务项目352项。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王月宏
中国医大附属第四医院:
有糖尿病患者买药节省约50元
26日上午8时,医大四院二楼门诊挂号处就排起了长队。每位患者挂号时,工作人员都会说上一句“今天医改首日,挂号费取消,现在叫诊查费,普通门诊9.6元,副主任医师14.4元,主任医师19.2元,您需要什么?”
邢先生是糖尿病患者,每个月都需要到医大四院开百令胶囊和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两种药,此前每次费用都在330多元。昨日,他发现药钱变了,两种药的价格均有下降,变成了275元,省了60元左右;此前他挂号费是6元,本次诊查费14.4元,多出8.4元。跟药钱综合后,整体省下了50多元。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首席记者王莹
浑南区医院:
有“三高”老人开药省60多元
昨日上午,在沈阳市浑南区医院一楼,一些老患者拿到收费单会仔细看一会儿。“确实变了。”患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张大爷点着头说。
“三高”是老慢病,每月开药都得五六百元,这次他仔细算了一下,“一个月能省下60多元钱呢!”
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二级医院平时接诊量最大的是常见病、慢性病患者,比如普通的感冒发烧患者,以及患“三高”的老人等。
在取药窗口,一位年轻母亲取了2盒头孢和2瓶止咳糖浆,共花费141.58元。她介绍,孩子感冒咳嗽啥的常有,一般都在家附近这家医院看,粗略算一下,医改后开的这些药能省20多元钱。
值得一提的是,跟三级医院不同,像浑南区医院这样的二级医院,手术类费用不会上调,也就是说,没有必要到三级医院去做的手术,在二级医院做要便宜很多。此次医改这样设置,也是为分级诊疗做了铺垫。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徐月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