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牵手,宝马在沈阳收获了什么?
2016年5月4日,“划时代的推动力——宝马集团未来展”全球巡展首站中国展启动仪式,在北京798艺术区举行。宝马集团以一系列多媒体互动形式,向观众呈现其作为汽车行业创新先锋对未来社会、科技发展趋势和交通出行的生活思索和愿景。启动仪式上,德国宝马集团董事长科鲁格特意从德国慕尼黑赶到中国,为宝马百年庆典助威。
与世界其他大品牌百年庆典活动不同,宝马集团选择以“下一个一百年”做核心内容。宝马提出:“预测未来不如创造未来”。之所以有如此底气,是因为宝马拥有百年技术、制造、市场、品牌等强大优势,有百年引领世界豪华汽车发展的经历,更有来自中国市场和工厂的强大支持。诚如在仪式上,科鲁格指出那样,因为华晨宝马让宝马更有活力。他说,无论华晨宝马大东工厂扩建,铁西工厂的建设,发动机工厂投产,研发中心落成,还是不断推出新品及销售网络建设,在中国形成近1000家配套体系,都说明了中国市场和华晨汽车在宝马集团重要战略位置。
华晨宝马,让百年宝马集团信心满满面对下一个100年。
跃居海外第一大市场
华晨宝马居功至伟
“2002年,在沈阳建厂之前,宝马在中国内地的销量为6700辆。2009年,宝马在中国内地的销量超过9万辆。今年前4个月,宝马中国汽车销量同比增长一倍。全球没有几个国家可以与中国的增长相媲美,未来宝马将在中国投放更多的新产品。”这是2010年6月2日,专程从德国赶到沈阳参加华晨宝马新工厂奠基仪式的宝马集团原董事长诺伯特·雷瑟夫的开场白。
2003年5月,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正式在沈成立,同年10月第一辆国产宝马整车投放市场。从此,伴随着对中国市场长期承诺的同时,宝马集团不断把最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与管理模式引进沈阳,推动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如今,华晨宝马拥有大东和铁西两大整车生产厂,产能已实现40万辆,而当初华晨与宝马集团达成协议标的仅为年产3万辆。3万辆提高到40万辆,13年增加13倍,“成倍增长”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华晨宝马汽车增长态势。
宝马集团用不断的投资表达了对宝马沈阳工厂的重视,华晨宝马则以优异成绩回报宝马集团。
2009年11月12日,宝马集团和华晨集团就合资企业二期扩建项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约。据这年前10个月统计,中国内地一跃成为宝马集团全球第四大单一销售市场。
2010年,宝马在大中华区总计销售了18.3万辆汽车,同比增长85%,中国一跃成为宝马集团在全球第三大市场。
2015年1月8日,原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CEO、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康思远,在华晨宝马汽车第100万辆下线仪式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对于宝马公司来说,2014年是非常成功的一年,这一年,整个宝马集团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是45.5万辆,同比增长16%,其中华晨宝马的贡献超过50%。
2016年1月26日,在华晨宝马发动机工厂开工仪式上,宝马集团董事齐普策特别指出,尽管市场充满挑战,但是2015年宝马汽车在华销量仍然超过46.3万辆,中国已成为宝马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
华晨宝马成了宝马汽车快速发展的强大力量。华晨宝马汽车快速发展,不断提升中国市场在宝马集团的战略位置。
城市名扬海外
宝马集团是沈阳城市重要推销员
到目前为止,德国诗道芬集团总裁马丁·哈斯来沈阳超过20次。近日,他代表德国诗道芬集团将与中德产业园等一起筹建德国服务中心。他说:“我第一次听到沈阳这名字时,来自于宝马集团——这个世界顶级企业在沈阳建设了制造基地。”因宝马认识了沈阳,与哈斯有同样感觉的还有他的团队——经常来往沈阳的20多个德国人。
华晨宝马成立后,东北地区第一条直飞欧洲的航线“沈阳—法兰克福航线”开通,每周三次的通航,让沈阳与万里之遥的德国变成邻居;德国驻沈阳总领事馆的设立,又让出行德国变得更加方便。
“2015年,德国驻沈阳总领事馆一共办理赴德签证1.5万个。”2016年6月15日,在中国工业博物馆举办的第二届中德制造业合作论坛上,德国驻沈阳总领事馆副总领事古莹说。
“宝马的名字已经和沈阳这座城市紧密连接到了一起,成了沈阳城市走向世界的最大传播者之一。”华晨汽车集团董事长祁玉民坦言。
仅近七年,华晨宝马就累计投资超过了240亿元。这240亿元包括有形的硬件如工业大生产所必备的厂房、设备、生产线,及到1.6万余名员工,同时也包括技术、管理、品牌、网络等无形软件。华晨宝马每年不仅把本土员工输送到德国,还会与其他国家的工厂进行培训和交流。为了全新BMW 3系上市,大约300名本土技术员工被送到了其他的国家工厂,进行了几个月的培训和学习。目前,华晨宝马外籍员工数量大约有400人。在技术交流同时,中德文化在不断深度融合,“沈阳”这个名字也频繁涌现。
13年间,华晨宝马累计制造130万辆汽车,伴随着这些宝马,“沈阳制造”驶向神州大地,沈阳这座城市与豪华时尚相融,与高品质高档次相依。而来自世界工业发达地区的德国人,包括宝马集团的许多高管充当沈阳城市品牌“推销员”,沈阳在世界的影响力不断被放大。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刘国栋、黄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