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左: “十二五”期间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喀左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一套切合全县实际的扶贫开发新途径,形成了专项扶贫,社会扶贫,行业扶贫“三位一体”的全新扶贫格局。五年来,累计争取上级财政扶贫资金7907.6万元,协调定点帮扶单位投付资金1.2亿元,整合其它行业资金3.2亿元,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80多个,受益农村贫困人口17万人,贫困人口逐年减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扶贫开发局连续3年荣获全省扶贫开发先进单位,在朝阳市综合位次考评中连续2年排名第一。
专项扶贫实现新突破,贫困人口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整村推进和到户扶贫成效显著。五年来,我县共争取上级到户扶贫专项资金5893万元,按照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果则果的原则,围绕“设施农业、经济林、牛羊禽”三大主导产业,对全县原有52个重点村及17万贫困人口、6.76万户,采取整村推进和到户扶贫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扶持。帮助新建和旧棚改造3.58万亩,栽植以“两杏一枣”为主的经济林4.9万亩;新建高标准畜禽舍112个、购养各类畜禽500.2万只、发展食用菌4050万袋;扶持金鼎辣椒、“朝南1号”南瓜、有机蔬菜、健源食用菌、朝阳天达花卉生产基地等特色产业8.1万亩,基本实现了贫困农户家家有项目,户户能增收,全面完成省政府历年下达给我县的减贫任务。
移民搬迁稳步推进。五年来,紧紧围绕实施农业和小城镇建设,争取上级移民扶贫资金1204万元,按照“搬得出、住得久、有项目、能致富”的工作思路,完成移民搬迁688户,建成高标准移民小区三个,带动近3420人摆脱贫困,走上了稳定致富的道路,其中,2013年建成的中三家移民扶贫小区,被评为辽宁省“整体搬迁、集中安置”移民扶贫示范小区。
产业化扶贫整体推进。五年来,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新举措,大胆尝试产业扶贫开发新路子。以28家扶贫龙头企业为依托,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争取专项资金500万元,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实施产业扶贫,走在了全省前列。以朝阳黄金葆鼎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朝阳大地农产品加工贸易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省级龙头企业吸收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近4万人,在各乡镇建立稳定生产基地150多个、近8万亩。截止目前,累计近10万贫困人口通过
产业扶贫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科技培训工作规范有序。先后争取专项资金248万元,充分利用培训基地,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共举办培训班132期,培训贫困农民10850人,使这些家庭有了稳定收入,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实现了稳定脱贫。
小额信贷惠农效果日益凸显。2009年,我县被中国扶贫基金会列为小额信贷项目区。按照“借女不借男、借贫不借富、五户联保、整借零还”的模式,对贫困户进行信贷扶持。目前,已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55亿元,服务农户1.9万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社会扶贫再创新佳绩,资金争取力度不断加大。
五年来,积极争取省发改委、辽宁省电力公司、国家土地督察沈阳局等省直18家单位包扶我县18个乡镇,争取市国土资源局、市公路处、市地税局等市直32家单位包扶我县32个贫困村,省市县派驻村扶贫工作队69家,全县69个贫困村实现了驻村扶贫工作队全覆盖。累计直接投入资金1.4亿元,全部投入到贫困村基础设施、公益设施和产业发展。累计修建道路320千米、广场56个,扶持生产项目打井、修路、维修村部建设文化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项目1120多个,受益人口12万人,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极大地促进了全县脱贫致富步伐。
行业扶贫成效显著,贫困乡村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五年来,在县政府的主导下,整合农业、水利、林业、能源、电力、交通和国土资源等行业资金3.4亿多元,投入到贫困乡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田基本建设。其中道路硬化300余公里,平整土地3万亩,造林绿化10万亩,农田水利工程40余处,打井150眼,建设安全饮水工程120处,覆盖贫困村8万人。贫困乡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明显改善,推动了扶贫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