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行业协会教您破解消费陷阱
美容美发、快递派送、家政服务……
这些日常生活中绕不开的消费暗藏猫腻
防患于未然,胜于治乱于已成。与其在消费中遭遇不平被迫维权,不如在消费之前懂得如何维护自身权益、规避消费陷阱。
在2015年“3·15”来临之际,本报携手10家和百姓日常消费密切相关的行业协会(辽宁省家具协会、辽宁省美发美容行业协会、辽宁省家庭服务业协会、辽宁省绿色环保协会、辽宁省洗染行业协会、辽宁省饭店行业协会、辽宁省茶文化研究会、辽宁省快递协会、沈阳市装饰产业协会、沈阳黄金珠宝首饰行业协会),请各行业专家为我们揭示各个消费领域常见的陷阱和内幕,传授应对和规避方式,让广大消费者放心消费。
美发打两三折 得掂量掂量
辽宁省
美发美容
行业协会
给你一张免费卡,让你进美容院或者理发店去体验。小心了,这不是馅饼,这很可能是陷阱。辽宁省美发美容行业协会对行业存在的乱象进行曝光,并对消费者进行提醒警示。
问题一:
“免费”引你进店 之后“狠宰”
消费陷阱:有不良商家发放免费美容卡,顾客进屋后却遭遇强制消费;即便不是强制消费,商家也会用一套“攻心计”吸金几千甚至上万元。
见招拆招:遇到提供免费服务一定要慎重,这些地点通常在较偏远的地方。有的许可证都没有,一定要先了解商家是否是合法经营。
问题二:
美容美发打2~3折可能藏猫腻
消费陷阱:一般美发服务的毛利润约20%,如果折扣太低,如洗染烫甚至打到2~3折就很可能藏了猫腻。比如,洗护用品、染烫用品以次充好,甚至使用一些对头皮、头发有伤害的三无产品。
见招拆招:在使用产品时消费者最好先闻气味,如果有特别的香气,很可能是用味道掩盖化学添加剂。最好还是到大品牌店消费。
问题三:
玻尿酸属医疗美容 别在小美容院做
消费陷阱:注射玻尿酸属于医学美容范畴,做生活美容的小美容院是没有这个资质的,也没有安全保障。
见招拆招:做医疗美容一定到正规医疗机构注射。因为脸部有血管,注射不当很容易发生危险。
问题四:
办预付卡别一次性存太多
消费陷阱:一些新店开业会以价格便宜吸引顾客,鼓动消费者办卡,可一旦经营不善,就会“跑路”。
见招拆招:消费者对店的选择一定要擦亮眼,不要贪图便宜,价格太低廉往往会存在环境不卫生、产品不过关等情况。另外,也不要一次性存太多的钱在卡里。
家政揽客报低价 再让你加钱
辽宁省
家庭服务业
协会
一些消费者不经过正规渠道寻找家政服务人员,利益很难得到保障。辽宁省家庭服务业协会揭秘行业陷阱,并提醒消费者警惕各种陷阱。
问题一:
让消费者支付长期服务费
消费陷阱:签合同或者第一次服务时,要求支付全年或半年的服务费,来牵制消费者。结果在两三次服务后便不见了家政服务人员的踪影。
见招拆招:对个体经营者,不要预付一年的保洁、维修等费用,应在接受服务后当场付钱,并索要发票等凭证。要弄清家政公司地址和电话。
问题二:
以“低价”为饵 签约后加收费用
消费陷阱:先报低价低吸引消费者,签合同时再“要钱”,或服务几次后,以种种理由要求再加钱,否则就不做。如消费者不同意打算毁约,给家政公司的中介费是要不回来的。
见招拆招:通常家政服务费是家政人员入户之后根据家里实际情况才能确定。不要只看低价,还要看服务质量,太低价的服务要掂量掂量。
问题三:
“黑家政”用药剂勾兑清洁剂
消费陷阱:一两个人租间房子,安部电话,也不登记注册,就成立了“家政服务公司”。有些这样的“黑家政”为了节约成本,往往用药剂勾兑清洁剂,对家具和装修材料有极大的腐蚀性;而且服务不规范,甚至用清洁马桶的毛巾再去擦灶台。
见招拆招:选家政公司要看证,签合同时要看有无票据,注意留存协议和有效票据凭证,不要与家政服务人员签订“私约”,避免出现问题难维权。
问题四:
“以时计价” 坑骗消费者
消费陷阱:先以低于市场三分之一的价格吸引消费者,上门服务时就以1名员工每服务1小时收费或会超时,让消费者多支付费用。
见招拆招:一定要事先和家政公司签订合同,并列明服务面积,约定好服务人员数量和时间。
装修超低折扣 实则偷工减料
沈阳市
装饰产业
协会
打出超低价格吸引顾客,却在装修时偷工减料;使用劣质材料造成室内空气污染……针对近些年装修行业投诉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沈阳市装饰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锋给消费者带来三大提醒,以免花了“冤枉钱”。
问题一:
假意低价 偷工减料
消费陷阱:个别装修公司先给出低预算的设计或打折的诱饵,然后以偷工减料的形式得到补偿,或者不全包所有项目,待消费者“上钩”再提出加钱。还有的宣称“设计免费”,实则在其他项目上找补。
见招拆招:低端装修本就不涉及设计,就无所谓设计费,但中高端设计,业内标准一般为100元/平方米;而高端装修一般为1000元/平方米。过低的价格肯定存在“猫腻”。另外多选几个公司比较,或到装修公司正在开工的现场看看其施工质量,征求房主意见。不要轻信宣传广告和某些诱人的承诺。
问题二:
画蛇添足 增加预算
消费陷阱:一些设计师鼓动消费者多做一些不需要做的内容,比如加隔断等,大大增加装修预算。
见招拆招:顾客要对自己家的待装项目有明确的认知,最好和家人多商议,同时咨询业内专家。
问题三:
工程外包 劣质材料
消费陷阱:个别装修公司雇用“马路装修队”充数,可能偷工减料或采用劣质材料谋取利润。
见招拆招:此类现象多发生于小规模的装修公司。消费者万不可做“甩手掌柜”,仔细查看装饰材料说明书,看是否含有氡、甲醛、苯、T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有害物质、是否有产品检验合格报告,装修结束进行验收,保留好所有的凭证。遇到纠纷,可到消协或装饰产业协会投诉举报。
今后黄金最高纯度就是足金
沈阳黄金
珠宝首饰
行业协会
万足金买的时候贵,回购的时候和千足金价格差不多;金饰品送去清洗后莫名其妙被“瘦身”了;从回购者手中买的名牌金饰品真假难辨……沈阳黄金珠宝首饰行业协会会长李玉昆,就来告诉你黄金饰品消费的误区和陷阱。
问题一:
金首饰纯度越高越保值?
消费陷阱:足金含金量99%,千足金含金量99.9%,万足金含金量99.99%……消费者在购买金饰品时常被万足金吸引,情愿每克多花十几元也要买到高纯度的黄金,这样更保值吗?
见招拆招:万足金在装饰和保值均不具备明显优势。一方面万足金、千足金、足金含金量差别很小,回购时几种纯度的金饰品价格差距并不大。在制作工艺上,万足金为保持高纯度,不能使用一些精细加工工艺;且万足金含金量高更容易变形。
2014年全国首饰标准技术委员会对《首饰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作出修改,删除了“千足金”的纯度表示方法,规定足金是标准GB11887规定的首饰产品(金)的最高纯度(国标中无“万足金”称谓)。
问题二:
倒料者卖品牌黄金 真假难保
消费陷阱:一些倒料者回购品牌金饰品及发票后,再将金饰品另行出售。其中不仅存在偷税漏税行为,其销售的金饰品也无法保证就是原品。品牌金店对回购金饰品会进行火烧、断面、熔化等方式进行检测。
见招拆招:消费者购买金饰品时,不要贪图小便宜,应选择正规品牌金店。
问题三:
首饰清洗加工后被“瘦身”
消费陷阱:一些不良商家在对金饰品进行清洗时,使用王水将黄金表面一层溶解,克扣黄金。也有不良商家在对金饰品进行二次加工时,刻意打磨出更多的金粉,克扣黄金。
见招拆招:如果将金饰品拿到小加工清洗店时,要事先称重;而一些大品牌金店对购买金饰品的消费者提供免费清洗服务,对二次加工的损耗比例也有明确规定。
异地派件超72小时
可要求免运费
辽宁省
快递协会
消费者在与快递打交道时常遇到派送不及时、快件丢失、投诉无门等情况,辽宁省快递协会秘书长胥大安告诉消费者两种渠道可投诉举报:一是全国邮政业投诉电话12305,二是通过各级邮政管理局网站投诉维权。
问题一:
网购商品破损只能找卖家
消费陷阱:不少人“海淘”购物者收到的商品有破损或丢失情况。
见招拆招:遇到快件破损,快递员要先向上一级发验单,追踪哪一环节出问题,还会询问消费者是否仍要收件。消费者并不能向快递公司索赔,但可以向卖家索赔,卖家可向快递公司追偿。
问题二:
贵重物品丢失如何定价
消费陷阱:买手机却被快递公司寄丢了,索赔时双方对物品价值的认定存在分歧。
见招拆招:快递面单属于“格式合同”,“贵重物品务必保价,否则快递公司只能按本次快递费的若干倍赔偿。”对于保价费,各个公司不同,千分之五到百分之三不等,“保价物品的面单标识是不一样的,快递公司寄件时会更小心。”
问题三:
异地派件三天都收不到货
消费陷阱:网购礼物,卖家发货很及时,却因快递迟迟送不到而耽误送礼。
见招拆招:按照标准,全国异地快件的送达时间不能超过72小时,同城不超过24小时,超时属延误,应免除本次服务费。免除本次快递费应由寄件人向快递公司提出主张。胥大安说,如果消费者承担运费,可要求卖家退快递费,再由卖家向快递公司追偿,包邮产品就无法退邮费了。
“环保”家装
辅料配件或藏“杀手”
辽宁省
绿色环保
协会
在市场上买的装修材料都贴着“环保”标签,为什么检测时仍苯超标?装修公司明明说是“无毒环保”装修,为什么在合同中没有标明?
辽宁省绿色环保协会对行业存在的陷阱及内幕为消费者做消费警示与提醒。
问题一:
环保地板的辅料暗藏“杀手”
消费陷阱:有家居建材商家在环保认证或配件、辅料上做手脚。有的消费者在选购家居建材时只关注主材本身的环保性能,比如购买地板时,可能会忽视地板胶、地板垫、踢脚板等配件、辅料的环保问题。地板通常都由商家提供免费安装,地板胶等都是赠送的。优质的地板胶价格较贵,如果消费者使劲讲价,商家很可能就会使用便宜的普通胶,甚至是劣质胶来拉平利润。
见招拆招:是否环保,要看家居产品的“产品质量检测报告”,这是证明家居产品环保等级的最好文件。目前市场上的假检测报告、过期检测报告、涂改的检测报告屡见不鲜,消费者查看时一定要仔细认真。
问题二:
“无毒环保装修”不要轻信
消费陷阱:一些家装公司打出“绿色环保”、“无毒环保装修”的招牌,但实际装修中,多数材料都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质。很多消费者认为使用环保材料进行家装就是环保装修,其实这是个错误概念。即使全部使用环保材料,由于材料叠加,依然可能出现空气质量不达标的问题。此外,一些劣质胶粘剂含有苯、甲醛等有害物质,同样会给健康造成危害。
见招拆招:对于家装公司承诺的“绿色环保”内容及装修中出现的诸如空气污染问题,一定要写进装修合同,事先约定好违约条款,同时保留好相关凭证,以便维权。
就餐食品中遇到异物
可拍照留证
辽宁省
饭店行业
协会
订好了宴席,酒店却停业关门了;在连锁饭店办的预付卡,只能在单体加盟店使用:饭店吃饭时在食品中发现异物……消费者如何在餐饮消费时避免这些问题,或事后维权,辽宁省饭店行业协会会长张宝学为您支招。
问题一:
消费者交完定金 酒店停业了
消费陷阱:2014年辽宁省饭店行业协会接到的投诉中,多数与定金有关,有的是消费者预付一部分钱之后,酒店停业关门,定金难退;有的是消费者以为预付定金可以退回,但被商家拒绝。
见招拆招:消费者除了要注意饭店资质,还要注意在交付定金时,按相关法律规定不要超过合同总额的20%。
问题二:
饭店中遇到异物 责任划分不清
消费陷阱:在饭店食物内发现异物或发现食品变质,此类事件往往会出现责任划分不清的情况。
见招拆招:消费者可以拍照留证、保留样品,现场联系商家及时说明问题,避免事后权责不清。
问题三:
连锁饭店办预付卡 只能在单个店用
消费陷阱:不少消费者在办理餐饮预付卡时会选择大型连锁商家,认为即使一家店铺停业仍可以在其他连锁店使用,事实并非全部如此。一些大型连锁品牌商家存在直营和加盟两种模式,一些商家预付卡只能在加盟店使用,而不能在其他同名商家使用。如果再遇到老板跑路,预付卡内的钱只能打水漂。
见招拆招:消费者办卡时,应事先询问商家经营性质,同时查看预付卡、收据上面是否对使用范围、期限方面有限制说明。必要时打电话到总店核对。
真假西湖龙井
价格差达四五倍
辽宁省
茶文化
研究会
保健茶夸大功效,浙江龙井冒充西湖龙井,流动摊贩给茶染色翻新……辽宁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陆可俊教消费者识别三大陷阱。
问题一:
茶叶染色翻新
消费陷阱:根据国家标准,茶叶不得着色,不得添加任何非茶类物质,也不允许添加色素。个别流动商贩为了茶叶卖相好看添加色素,或以次充好,甚至有“翻新茶”。但因为他们的流动性大,消费者退货无门。
见招拆招:买茶叶时,尽量选择正规茶城。首先要看茶叶本身是否饱满,颜色是否鲜明;其次染色加工的茶叶气味异常,自然的茶叶有一股淡淡的茶香。
问题二:
保健茶夸大功效
消费陷阱:月瘦十斤、清除皱纹、降低“三高”……保健茶广告标榜其药用功效,但消费者饮用后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甚至有时适得其反。
见招拆招:保健茶属于再加工茶,添加了某些中草药等。严格意义上讲,保健茶属食品一类,属保健食品,不是药物,只能作为其他治疗方法的一种辅助手段。其中具有功效的成分是少量的,长期坚持饮用才可能见实效,效果也因人而异。
问题三:
浙江龙井当成西湖龙井卖
消费陷阱:春天,各式春茶陆续上市。部分不良商家将外形相似的浙江龙井伪装成西湖龙井售卖。二者价格悬殊,一般一级西湖龙井每斤4500~5000元,而一级浙江龙井1000元左右。
见招拆招:二者味道不同,浙江龙井有煳味,西湖龙井是板栗味。另外,西湖龙井比浙江龙井晚20天上市,今年西湖龙井应在3月末、4月初上市。
买红木家具要认清相关产品证明
辽宁省
家具协会
红木家具种类繁多,原材料日益稀缺,一些商家为谋利将非红木家具混入其中,搅乱市场鱼目混珠。
同“类”不同“木”红木家具差价或可达10倍以上,辽宁省家具协会副会长金亚凡教消费者如何排除“鱼目”,识得“真珠”。
问题一:
以假乱真 混淆概念
消费陷阱:将产自非洲的可乐豆木材(俗称非洲酸枝)标注成酸枝木误导消费者(在国家红木标准里只有红酸枝木和黑酸枝木两个类别)。市场上用其他木材冒充红木的手段也屡见不鲜,比如采用纹理相近的树种掺杂红木原料,尤其是非洲木材,仿造出的红木家具让普通消费者很难甄别。
见招拆招:购买时要认明红木家具的相关产品证明。
问题二:
以次充好 价差10倍以上
消费陷阱:用低价红木非洲紫檀冒充高价红木印度小叶紫檀,奥氏黄檀代替交趾黄檀,非洲鸡翅木代替缅甸鸡翅木,非洲花梨木代替越南花梨木等情况也不少。同“类”不同“木”,因产地不同,红木价格会相差10倍甚至100倍。这些以次充好的产品大部分做工相当普通,连最关键的传统卯榫工艺,都是随意而为,更有甚者还使用了铁钉和大量的工业胶水。
见招拆招:消费者购买红木家具应选择诚信、专业、规范的品牌厂家。直接跟厂家购买不仅价格更实惠,还能亲自考察制作过程,在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等方面也更有保障。
西服“干洗”低于20元无法保证是干洗
辽宁省
洗染行业
协会
天气转暖,冬天的羽绒服、羊绒大衣等厚衣服该拿到洗衣店干洗了。
不少市民对此产生一些疑问,干洗店价格为何参差不齐?干洗店洗衣服真的都是“干洗”吗?辽宁省洗染行业协会张守军帮你解答这些疑问。
问题一:
水洗冒充干洗 最高可罚3万元
消费陷阱:一些洗衣店不具备干洗能力,或者生意不好,待洗衣物数量少导致成本过高,只能用水洗冒充干洗或转至其他干洗店洗涤。
见招拆招:消费者有权要求干洗店出示工商营业执照、干洗设备合格证、洗衣师《国家劳动部职业资格证书》,从而选择正规的洗衣店清洗衣物。若发现以水洗、单烫冒充干洗,属欺诈行为,最高可处3万元罚款。
问题二:
干洗价格参差不齐
同一件衣物价差一倍
消费陷阱:“白菜价干洗”,利用消费者贪图低价的心理。
见招拆招:目前干洗行业定价属于市场调节,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价格高低是判断是否干洗的一个标准。羊绒大衣单价低于30元、羊绒衫单价低于15元、西服单价低于20元,均无法保证是干洗。
华商晨报 华商响网记者 赵威 杨晓明 孟畅 周楠 孙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