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协同思维促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突破

06.03.2015  18:35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表明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在提速的同时,也进入了政策落地期。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朱之鑫透露,作为顶层设计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将很快出台。

  区域发展,重在协同,也难在协同。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贵说,以前三地合作正式使用的以及民间所说的“一体化”一词更多是经济学概念,而国家战略使用的词是“协同发展”,这是管理学名词,相比“一体化”,“协同”充分考虑了三地存在的差异,强调三地的错位发展。

  从发展阶段上看,北京的关键词是“疏解”,天津是“提升”,而河北则是“发展”,三地不乏错位发展的机遇。

  在产业发展布局上,目前北京的思路已明确:原则上不再发展一般制造业,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及节能环保朝阳产业。在承接转移方面,作为“第二主力”的天津如何通过错位发展,在区域产业链条中谋求竞争优势,实现“提升”目标,引起了在津政协委员的关注。委员们在联合提案中提出,要明确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重点承接高端制造业的加工环节,区域性、功能性总部基地,以及研发转化、创意设计、商贸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避免无序竞争。

  协同发展有赖资金支持。今年地方两会闭幕后,京津冀三地发布的预算报告显示,2014年三地用于协同发展的财政投入超过100亿元,今年仅北京就将安排61亿元推动协同发展,其中支持“率先突破”三个重点领域50.7亿元,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10.3亿元。民革中央在相关提案中建议,三省市财政部门要相互配合,提供财政支持,逐步引导三地走向财政协同。

  目前,三地协同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与“”之间的矛盾:所给非所要,所要非所给。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曾表示,在协同发展大格局中,河北要扮演好两种角色,一是服务,二是“受溢”,也就是承接北京功能、产业外溢,但这个过程中一直存在河北想要的产业不来、不想要的却来的尴尬局面。

  要解决“”与“”之间的矛盾,首先北京要“舍得”给,不仅是资金投入,更要舍得不符合自身定位的产业,舍去同质化竞争,换来京津冀的共赢。作为保障和约束,久唤未出的“顶层设计”至关重要,考核制度的调整也不可或缺。

  协同发展还要“软硬兼施”。协同发展不仅要注重基础设施等硬件的互联互通,更要关注基本公共服务等软件的均等化,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补齐短板,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疏解”和“发展”的目标才能水到渠成。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