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环保厅驻村工作队引进造血扶贫项目致富百姓造福一方

26.08.2016  09:32

8月25日,坐落于阜新市清河门区乌龙坝镇的“辽西粪污综合治理与利用示范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是省环保厅根据省委组织部及省扶贫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的要求,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突出环保特色,针对辽西地区城市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泥及畜禽粪便处置能力不足的现状,由厅驻村工作队引进的精准扶贫项目。

为推动项目顺利落地,省环保厅高度重视,厅长朱京海、副厅长李德民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抓好落实。项目总投资约1.19亿元,设计年处理有机废弃物30万吨,其中,预计年处理污泥10万吨,畜禽粪便19万吨,废弃秸秆1万吨,预计实现年产值2亿元、利税1700余万元。项目由辽宁华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全资建设,该公司是国内首家提出“利用生物技术处置有机废弃物”的环保企业,利用生物技术对污水处理厂、水电厂、造纸厂等工厂产出的污泥、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实现处理工程减容量100%,全过程避免二次污染,同时副产品土壤修复剂和城市绿化土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意义深远。

    该项目建成后可解决以下四个问题:一是八十公里半径内农村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问题;二是解决周围城市群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问题;三是解决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问题;四是解决百姓就业、富民强村问题。项目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计划带动周边蚯蚓养殖200户,养殖户年人均可增收3000多元,将扶贫工作模式从输血式转为造血式,从而实现环境与经济增长双赢。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辽西最大的有机肥生产基地,为阜新200万亩有机农业观光带和全省绿色农业产业提供有机肥原料供应。当形成蚯蚓养殖规模后,可进行蚯蚓深加工、从蚯蚓体内提取蚓激酶、降纤酶等作为治疗心脑血管药物的主要原材料;后期利用产出的蚯蚓粪有机肥可开展有机农业种植;经生物技术处理过的污泥还可作为土壤修复剂和改良剂用于辽西风沙地治理和土壤修复;从而打造一条全生态循环产业链。阜新当地政府部门也表示,辽西粪污综合处置精准扶贫项目将彻底解决阜新市污泥安全处置和农村畜禽养殖面源污染问题,极大改善阜新市环境质量,对当地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具有重大意义。

据了解,2014年7月28日,省环保厅组织驻村工作队,奔赴阜新市清河门区乌龙坝镇朱家屯村帮助当地发展。两年来,驻村工作队积极响应党中央在十八大提出的“把生态文明融入到文化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全过程”的号召,深入探索引领产业扶贫,强化社会合力,寻求可复制、可推广的扶贫新模式,促成项目落地,多渠道富民强村,工作成果显著,实打实的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信赖。驻村期间,工作队既当“村官”、谋“村政”、助发展、办实事,又让群众真正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先后被省委组织部、省直机关工委、省扶贫办授予省(中)直单位驻村扶贫工作先进集体、省定点扶贫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