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学习 学习快乐--参加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师资提高班体会与收获

17.08.2015  16:09

          8月的北京骄阳似火,尤如我们高涨的学习热情。为期十天的学习生活很快过去了。回想起当初带着忐忑心理、畏难情绪来到北京参加培训班,到今天的依依不舍,不愿离开教室,与老师有讨论不完的课题,与学员有交流不完的话语。我们辽宁省红十字会参训的10名学员一致认为,此次参加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师资提高班,收获颇丰,受益非浅,学有所成,学有所获,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多名领导参训  带动学习热情
          此次选派的10名学员中,红十字会专职工作人员有6人,其中,省红十字会部长1人,地市级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3人;来自医疗卫生界红十字救护师资4人。参训人员规格较高,足以说明我省对救护培训工作的重视。3位会长身体力行,不单认真听课,积极发言,而且亲自实操心肺复苏术,学习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技术。特别是包扎方法多,难以记住,但他们都逐一互相练习,并反复切磋要领,一丝不苟的态度和行动感动了其他学员,无不交口称赞,并带动了学习热情。他们还走上讲台进行试讲课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和其他学员们纷纷投来敬意的目光。
          各路老师授课  教学内容实用
          培训班先后安排了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副主任张峻讲授《中国红十字运动与救护培训历史》;北京市急救中心主任冯庚讲授《心肺复苏进展与要点》;何忠生主任讲授《创伤救护与白金10分钟》;王智教授讲授《应急心理救援与辅导》。培训班还安排了实际操作、教学课件制作,参观了朝阳区安全体验馆。培训班精心安排、内容丰富,专家从不同角度和深度授课很是解渴。
          让我们感动的是指导实操的孙老师,她认真的态度,踏实的作风,接地气的教学方法,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教授,着实令人敬佩,体现了红十字救护师资的形象和精神所在。在学员试讲环节,她认真聆听,不时记录,个个点评,指出优点,找出问题,我们认为这是自身提高的重要环节之一,“点赞”声不绝于耳。
          精心设计安排  培训班有“三好
          我们归纳此次培训班有“三好”:一是学习“内容好”,二是学员“学风好”,三是后勤“服务好”。
          此次培训班60人,来自天南地北,五湖四海,社会各界,不尽相同。总会训练中心各位同仁热情周到的服务,认真细致的工作给我们印象深刻。每天是他们是第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离开。不仅管理学员上课情况,还要叮嘱课后生活起居。无微不至,令学员感激感动。特别是一课一点评,一天一讲评教学方法,我们认为是加深巩固的好方式,值得借鉴。
          总结学习成果  指导本地工作
          救护培训最能体现红十字宗旨,是弘扬红十字精神的有效载体。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建立应急救护培训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在救护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加强红十字救护师资队伍建设尤为重要。特别是红十字救护培训标准化建设,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学习培训班好方法和好做法。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要苦练内功,提高能力,成为红十字救护师资队伍不可或缺的力量,为本地区红十字救护培训“五进”助力。(宣救部供稿)

辽宁团组课间合影

沈阳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宿鲁、本溪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王凯课上实操练习

营口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刘素贞和小组成员交流经验

省会宣传救护部部长金珊带领学员推广“让生命复苏,我能你也能”宣传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