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越长越像 这事也真的有
新闻回放:3年前,沈阳的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为上海7岁重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男童捐献造血干细胞。3年后,两人首次见面,孩子送上了写有“感谢”的条幅。
首次报道题目:《“沈阳叔叔,谢谢你给我第二次生命”》
本报讯(华商晨报 掌中沈阳客户端主任记者 闻英奇)今年四五月份,造血干细胞受捐者王晨(化名)完全康复,父母想到要感谢恩人,联系上中华骨髓库辽宁分库寻找那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见面后,母亲感觉孩子的头发和性格与捐献者越来越像。
成功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的身体是否会发生什么变化?昨日,记者采访了中华骨髓库辽宁分库负责人,为您揭开供患之间相貌变化是否真实存在的秘密。
移植干细胞后,皮肤黝黑患者变白了
记者查询发现,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有媒体曾报道过供患者间相貌越来越相近的例子。
据报道,1996年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库上海分库第一个配型成功,当年26岁的捐献者与11岁的患者术后一直保持联系。上海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表示:“所有见过照片的人,都觉得像极了。”文章还提到,越长越像的是另外两位移植时间比较长的患者。
还有报道,一名皮肤白皙的女士成功地将造血干细胞捐给一名皮肤黝黑的女大学生,奇怪的是这名大学生的皮肤奇迹般地日渐白皙;脾气暴躁的一名患者在接受了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渐渐地脾气如同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一般温和了。
中华骨髓库辽宁分库主任李穆说,在中国5000多例造血干细胞捐献成功案例中,样貌越长越像的情况只能用巧合来解释。
相貌确实有相似之处
但无专业数据调查
李穆告诉记者,因为目前还没有发现针对该情况的专业研究报告,从仅有的几例造血干细胞捐献供患见面的案例看,供患者间外貌上确实有细微的相似之处。像头发、鼻子、性格都会有细微变化。李穆认为,相貌受遗传背景控制,涉及到皮肤、骨骼、毛发等上百种细胞类型及其空间结构,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目前因例子较少没有专业数据调查。
曾有相关媒体报道,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主任韩明哲博士认为,接受捐赠者在性格方面的确可能会有改变,但是他强调这并非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结果,而主要是因为患者通过一系列治疗后,对人生有另一种认识。并且移植后一段时间免疫力低下,在饮食、社交活动中需要注意避免感染,故很多患者会变得小心谨慎。
造血干细胞移植
最常见的是血型改变
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受捐者身体是否会发生改变?据李穆介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经大剂量放化疗或其他免疫抑制预处理,清除受体体内的肿瘤细胞、异常克隆细胞,阻断发病机制,然后把自体或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给受体,使受体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手段。
李穆介绍,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身体的确会发生一些变化。最常见的是血型改变,移植后患者的红细胞血型变为供者红细胞血型。如果供者的血型是A型,移植后不论移植前患者血型为何型,均变为A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