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聚力发展居家养老让百姓共享“幸福铁西”

17.04.2017  06:29

  继3月10日注册成立了沈阳铁西国资养老产业有限公司之后,4月13日,铁西区与台湾天来福乐龄、厦门麦克奥迪、宸鸿三家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对标先进地区,引进先进经验,共谋居家养老。这也标志着铁西区养老产业发展进入新里程。

  天来福乐龄有限公司代表王志强表示,铁西区对养老产业的科学理念和政府投入使他对合作充满信心,他的团队将把台湾养老的先进理念植入过来,助推打造铁西“有影响力、有吸引力、有执行力”的养老产业。

  贯彻市委市政府要求,铁西区把养老服务作为载体之一,在厘清政府和社会职能边界、建立共促共建关系、推动政府购买服务、打造智慧养老平台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铁西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新模式,让“幸福沈阳共同缔造”在回应百姓最热切期待的同时,为铁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难题怎么破?

  筑“3291”养老服务体系

  据统计,目前铁西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23.2万人,占全区人口的22%,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

  如何破解?铁西区提出,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业运营、社区监督、公益性与市场化有机结合原则,加快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的“3291”养老服务体系(即:力争三年内全区建有3个大型专业化养老机构、20个社会养老机构、9个区域性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115个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站),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养老服务。

  提供啥服务?

  向群众问需问计

  老年人既是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的受益者,更是参与者。以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让群众唱主角,在协商共治、共同缔造中,才能实现养老服务产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学习借鉴北京、上海、厦门、洛阳居家养老模式,铁西区召开共同协商座谈、入户走访、向老人发放调查问卷问需问计,了解各个年龄层次老人的多样化需求,明确了“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目标。

  在不断丰富养老服务的内涵中,铁西区提出了打造“8+1”养老服务体系,即“助餐服务、医疗卫生服务、护理服务、救急服务、日间照料服务、家政金融服务、精神慰藉服务、文体娱乐服务”+“家庭综合服务”,一站式满足养老需求。

  钱从哪里出?

  以市场之手助推可持续发展

  养老产业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建立符合市场化规律的运营机制。铁西区介绍,将通过政策引导、股权合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养老产业发展,打造专业化运营管理服务体系。

  在注册成立了沈阳铁西国资养老产业有限公司,并与台湾天来福乐龄、厦门麦克奥迪、宸鸿三家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之后,铁西区还采取公建民营、公办公营等多种方式,与银龄、居家无忧等企业合作,共同参与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运营建设,形成有效竞争和淘汰机制,提升需求供给与服务品质。

  同时,1亿元规模的铁西养老产业发展基金前期组建工作已经全面启动,由铁西区牵头,中国建信信托、建设银行三方共同参与,预计5月1日前全面完成基金设立工作,助力铁西养老产业可持续发展。

  如何享服务?

  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铁西区在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上主打“智慧牌”,以“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理念,全面整合12349电话服务中心、手机APP等数据资源,通过电话、移动终端、网络等多种方式为老人提供便捷服务,建设一体化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铁西区正在打造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平台总部设在铁西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预计年底前平台将正式投入运营,届时全面接入各类商家,以就医、康复、护理、配送等13大类39项服务为重点,今年链接线下服务商家300户,建立涵盖全区23万老年人的电子数据库,并通过信息采集为每名老人创建专属的电子信息卡。

  铁西区正在计划与盛京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为老年人开办家庭服务“一卡通”。同时,携手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熙康、蓝卡,共同建设医养结合平台,通过数字化诊断中心、云诊室服务,让老人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

  由谁来服务?

  叫响“社工是职业,义工有补贴”

  养老是事关每个人的共同事业,需要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把精兵强将充实到养老服务中来,铁西区把115个社区家庭养老综合服务站均按照“22N”模式进行人员配比,即每个社区书记把养老服务作为重要工作内容、每个社区服务站设有一名站长,每个社区有两名社区干事专职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引入政府雇员、劳务派遣人员、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原集体企业负责人及企业专业化护理人员,并将老人的满意程度与服务站业绩挂钩的考核机制和奖惩办法,充分调动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已抽调600余人投入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来。

  以社会力量激活共同精神,叫响“社工是职业,义工有补贴”的铁西模式,铁西加强与公益组织、社会组织合作,支持有条件的院校增设相关专业和课程,畅通人才输送渠道,探索“时间银行”“劳动储蓄”服务方式,不断壮大义工队伍,在尊老、爱老、为老服务中实现自身价值。

  沈阳日报、沈阳网记者叶青

截至上月沈阳市营商办解决企业诉求200件
  本报讯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董丽娜报道截止到Syd.Com.Cn
小区消防通道画上停车位 警方取缔
  沈阳市和平区集贤街38号刚刚引进新物业,Sy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