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市上半年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平稳增长内资企业同期增长30%
2016年上半年,营口市工商局进一步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注册便利化,有效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业热情,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平稳。
一、 市场主体基本情况
2016年上半年,营口市实有市场主体共199903户,在全省位列第三,较2015同期的191217户增长4.54%,其中内资企业33092户,注册资本265.07亿元;外资企业731户,同比下降12.66%,注册资本91.47亿美元;农民专业合作社2641户,同比增长9%,出资总额52.26亿元;个体工商户163439户,资金数额148.17亿元。较2015同期152174户增长7.4%。上半年全市市场主体注销共6037户,其中:内资企业422户,外资企业4户,个体工商户5611户。
二、新设立登记情况
上半年全市市场主体新发展共13329户,其中新登记内资企业2639户,比去年同期2030户增长30%,注册资本144.00亿元;外资企业16户,同比下降36%,注册资本金0.36亿美元;农民专业合作社114户,同比下降21.92%,出资总额2.37亿元;个体工商户10560户,同比下降5.66%,资金数额6.80亿元。
三、市场主体发展的特点
一是改革红利释放内资企业增长迅速。 全力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简化了审批手续和环节,提高了审批效率,实现了多个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共发放“三证合一”营业执照5999户,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一照一码”执照10396户。从产业分布看,全市上半年新发展2639户内资企业中,第三产业新登记2094户,比去年同期1579户增长32.62%,资金数额约65.31亿元,同比增长31.22%;第二产业新登记433户,比去年同期393户增长10.18%,资金数额约40.48亿元,同比增长57.58%;第一产业新登记112户,比去年同期58户增长93.10%,资金数额约3.54亿元,同比增长-5.68%。上半年新登记的内资企业可以看出,尽管第一产业增幅最大,但是数量少、资金数额小,对市场的影响比占比79.35%的第三产业小,第三产业仍为创业者投资热点,其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和增加劳动就业的主要渠道。从行业分布看,经济结构调整持续向好,第三产业中新登记市场主体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居民服务业增长速度位列前三位,占比71.82%。受经济下行影响,近两年内我市交通运输、住宿与餐饮、金融和房地产等行业的增长基本持平。
二是多数企业已经形成自主公示意识。 营口市被省局确定为2015年度企业年报自主公示试点地区,由企业自主公示,尽管如此,2015年度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率高75.9%,本期注销企业为422户,本期吊销企业为200户,按照实有内资企业33092户计算,目前有7353户企业没有主动参与年报公示。
三是简易注销程序的试行让企业主动退出。 自试行简易注销程序以来短短一个月,通过各大主流媒体、微信等方式宣传,企业主动办理注销登记手续。改变了以往注销手续繁琐,改革后企业注销时间由45天缩短至10天,有利于营造有进有出的创业氛围,进一步激发创业创新热情。自6月1日,我市实行简易注销程序,共受理49件企业简易注销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