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迁
人的聚集、物的堆积形成了城市。生活在这里的人改变着身边物质的存在,也改变着这座城,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让城市有了血肉、有了情感、有了故事……
身边的这座城市,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由于置身其中或忙于工作生活,很少有人留意和关注我们的这座正在长高,也正在变漂亮的城市。
2004年,我开始着手拍摄城市棚户区的改造。当时棚户区还有一个更为形象的名字“城中村”,劈柴垛、臭水沟,杂物堆是“城中村”的典型特点。北市场棚户区是沈城一个面积很大的平房区,这里很多人家都是世世代代生活在此。马国柱和张长虹夫妻俩在这儿生活了43年,孩子马新华就在这里出生,雨后能粘住童车轮子的泥路是孩子最深的印象。镜头前,夫妻俩整理着屋里的家当准备离开这个地方,表情中不难看出他们的复杂心情。盼着离开是因为这里的生存环境实在恶劣,忧的是离开了这里就没有了“根”的感觉。
随着“城中村”的逐步消失,“扩城”悄然而至,城市的扩张开始涉及到临近城区的城乡接合带,恰逢这一地带的长白地区很自然地成为“扩城”中的一个点。位于长白的西夹河村紧邻沈苏路,交通相对便利,很多从农村进城的务工者选择在这里栖身,每个月百元左右的房租对于他们来说还可以承受。这一区域里租房客来自四面八方,操着各不相同的乡音生活在一起。随着拆迁的展开,这些人群迁移到离城市中心更远的地方,重新寻找适合自己的落脚点。
在一处平房前,两个在破衣柜里玩耍的孩童进入我的镜头,孩童的眼神中流露出这个年龄段特有的天真与无虑,身旁的一切似乎都与他俩无关。孩子高兴地对我说:“叔叔,能给我俩洗张合影照片吗?”几天后,当我拿着洗出来的照片来到这里时,房屋已经变成了一片瓦砾,不知道孩子们已经随着父母搬到了哪里,只有那个破旧的衣柜讲述着这里曾经的故事。
每一天都有人离开,每一天也有很多房屋被拆掉变成瓦砾。我也尽可能地在工作中挤出时间来这里转转,拍摄这里的一切。昔日那些操着南北不同口音的租客越来越少,房屋也一个个地倒下,喧嚣、拥挤、凌乱已经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空旷、静寂、孤独。不过这样的景象只是短暂的,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一栋栋的高楼如雨后春笋般在这里扎根生长。透过我住所的窗口,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得出眼前这片土地的变化,眼前的一栋栋建筑就像棋盘上的一个个棋子,被不断地刷新和改变。这片土地更像是一片换季的草原,倒下与生长同时进行着……
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孙海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