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办:楼龄超过70年“古董楼”供暖难达标
李先生在家中开着“小太阳”和电褥子-华商晨报华商响网记者马龙丹摄
本报讯(华商晨报华商响网记者金恩子主任记者刘桐) 昨日,本报报道了“大东区民强二街39号刘阿姨家室内温度只有10℃,供暖公司将补偿部分电采暖费用”的新闻,对此,大东区供暖办工作人员表示将督促供暖公司对刘阿姨进行补偿。
该工作人员介绍,民强二街区域原来归属于东陵区,后因区域调整划归到大东区。因此,该区域没有纳入大东区“暖房子”工程内。同时,因为该楼已超过70年,楼体老化严重,已经出现墙皮脱落、裂缝现象,一旦管网改造可能导致更大面积的楼体损坏。
目前,老旧楼房供暖不达标只能通过督促供暖公司给用户进行“测温退费”,用以补偿用户电采暖费费用。
本报昨夜回访部分已见报的供暖案例,一些得到了妥善解决,但仍有部分居民家温度仍然低于18℃。记者曾多次与供暖公司协商,但依然无果。
维权成功案例
开栓7天后没供暖现在已达23℃
新闻回放:皇姑区同江街华山新区,三栋居民楼仍在进行供暖管线改造,开栓7天仍未完工,810户居民家暖气拔凉。
开栓已经7天未供暖,而现在室温已经达到23℃。本报曾关注报道“家住沈阳市皇姑区华山新区的范先生家因供暖管网改造施工晚,导致开栓7天后仍未供暖”的新闻。昨日,记者再次致电范先生,他表示,现在家里能有23℃了,更换之后的管线至少让屋子提高了5℃。
维权无果案例
室内10℃阳台用塑料布密封
新闻回放:皇姑区岐山中路85号李先生家开栓以来室温只有12℃、13℃。本报曾多次与供暖公司沟通仍未得到解决。
昨日18时30分许,李先生家室温只有10℃,点着“小太阳”和电褥子。
“之前屋里都能达到17℃、18℃,这栋楼是今年刚并入鑫和鑫供暖公司的,从开栓开始就一直没超过15℃。”李先生告诉记者,供暖期间也多次找过供暖公司,但不热的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现在窗户上已经封了两层塑料布,阳台门也用塑料布封住了,因为燃气和水池都在阳台,现在家里都没办法做饭。李先生表示“自己对供暖的要求也不高,只要能提升几度就行”。
对于采用“测温退费”的方法维权,李先生认为“这是用热户最后的砝码,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选择这条路。”而且退回的采暖费也不够支付电采暖的费用,加上多次测温造成的误工损失,李先生觉得“得不偿失”。
对此,鑫和鑫供暖公司工作人员表示是因为李先生家房屋属于把山房型,楼顶散热较快造成不热。
记者手记
供暖不达标不能“一退了之”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很多供暖疑难问题,供暖公司通常采用“测温退费”的方式解决。而退费后,供暖公司将不再负责保障供暖效果。
退费补偿本应是用热户最后一道保护墙,却成了供暖公司“甩包袱”的手段。然而面对室内十几摄氏度的低温,岂能一退了之?就像上文提到的刘阿姨,67岁的老人独自一人带着17岁的孙女住在楼龄超过70年的房屋,室温最高时只有10℃,二三百元的采暖费补偿怎么让祖孙俩度过严冬。
从本报“供暖热线”接到的投诉情况来看,沈阳市内还有很多百姓住室温低于18℃的房屋,他们只能用退回的采暖费使用电取暖。对于供暖这一与百姓密切相关的民生工程,政府是否可以考虑进一步扩大“暖房子”工程覆盖的区域,供暖公司则承担起社会服务的职责,尽量提高供暖参数,将老旧小区管网改造尽快列入“三修”计划,改善供暖效果,让百姓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华商晨报华商响网记者金恩子
-已办结
潘女士反映:大东区莲花街城面3巷39-7号251,家里15℃,归惠天热电。维修人员上门查看后发现,该住户私自将室内供暖管线改为开泰管,开泰管内径较小,影响流量,且更改后走向不合理。根据《沈阳市民用供热用热管理条例》第四章第三十八条规定:对于因私改造成温度不达标的用户,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建议用户对室内供热设施进行整改。今冬如有供暖问题可拨打惠天热电大东二分公司电话:24222617。
-亟待反馈
沈河区陈先生:天坛一街15号1门(门市房),共两层,只有一层热,二层不热。归沈水供暖公司。
和平区赵先生:抚顺路54-3号,室温12℃,归荣恒供暖。
大东区肖先生:新龙街8号424,屋内室温仅有16℃,归大东区房产局供暖公司。
赵女士:水晶城小区1期16号楼132,室内温度17℃,晚间才15℃,归沈海热电集团。
皇姑区郑先生:宁山路46号楼6楼4单元2号,最近两天室内温度不到18℃,白天在屋内也得盖棉被,归渭河锅炉房管。
铁西区刘先生:兴工街北四东路(春城雅苑小区)22号4号楼152,暖气不热,归沈阳华力供暖。
夏女士:北一西路21乙锦绣四合院,暖气不热,归华发热力。
经济技术开发区王先生:洪湖一街2号楼941,白天室温才15℃,归于洪炎丞供暖公司。
苏家屯区贾女士:富西小区,供暖温度不达标,归苏家屯盛达供暖公司。
华商晨报华商响网主任记者刘桐记者欧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