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后“三栖才女”韩雪梅:阅读创造能量
在全国,能够集“作家、评论家、博士研究生”三种身份于一身者,寥寥无几。85后沈阳姑娘韩雪梅,在阅读与写作的不断积累中,将上述三种文化身份集于一身,实现了人们认为不可能实现的青春理想,成为学界和读者近期关注的对象。沈阳姑娘的“阅读模式”有何与众不同?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对韩雪梅进行了专访。
“立体化阅读”相得益彰
今年27岁的韩雪梅,是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现为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我喜欢立体化阅读,就是边读边写心得,围绕书中的核心问题展开放射性思考,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双为共进,相得益彰。”2005年,她摘取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2012年获得全国百佳散文提名奖,2013年又获得教育部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正是凭借放射性思考的立体化阅读,她在《中国作家》《中国文化报》《中华读书报》《文汇读书周报》《辽宁日报》《艺术广角》等报刊发表了60余篇学术论文、文艺评论和文学作品。她撰写的40篇文艺评论,多篇被人民网、光明网、《中国日报》和中央电视台全文转载或转播,在国内产生反响,沈阳姑娘又成长为一名崭露头角的青年评论家,近期更被教育界和文艺界专家誉为“中国85后三栖才女”。
《娱乐至死》是美国学者波兹曼的代表作,韩雪梅沉潜文本,精心研读,一方面把握思想核心,另一方面紧密联系实际,在《中国文化报》发表了《草根文化不能“丑”态百出》《文化娱乐别往“死”里整》两篇评论针对中央电视台某黄金档娱乐节目提出尖锐批评。一时间全国近百家媒体掀起转载高潮,形成强大舆论氛围,该档节目迅速改版,去掉了明星嘉宾哗众取宠的表演环节。“在读书过程中,我要努力成为立体化阅读的‘T’型读者,就是兼具深和广的联动,做好读与写的扩容,如此,方有认知的高度和能量的强度。”韩雪梅说。
腹有诗书气自华
当下,中国社会正加速转型,大众心态浮躁焦虑,能够专注阅读的人越来越少。韩雪梅认为,“社会越是浮躁,越需要传统文化的精神支撑与传承,真正的读书人当不为喧嚣时流所裹挟。”说到她对于传统文化的阅读,还与一个电视栏目密不可分,就是央视的《百家讲坛》。十四年来,韩雪梅在收看该栏目的同时,更围绕每个“系列”深入阅读了大量国学典籍,以提升自身的人文底蕴。《百家讲坛》主讲人王立群教授几次与她交流,勉励她笃学明理,躬行求真。她始终觉得,“腹有诗书气自华!书卷气是一种高贵美好的气质,那是无限的文字内化于心,并经由岁月而积淀出的一份温润平和,一份博雅谦恭。”
在深嗜传统文化的同时,韩雪梅还钟情于当代小说的研读,莫言、贾平凹、苏童、阎连科等名家是她尤为关注的对象。虽然身处“快闪”时代,但她不提倡碎片化浅阅读:“南宋陆象山先生有诗云‘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读书易,味书难。所以现代人更需深耕经典,涵濡其中,这不仅会使自己诗意馥馥,也会打造出民族价值认同的文化标识。”
沈阳晚报:搞文艺评论最需要什么能力?
韩雪梅:潜心于大量原典的阅读、敏锐的观察视角和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这是从事文艺评论最需具备的。看到那些优秀的前辈评论家,我更知自身学识浅陋,立体化阅读永远在路上。
沈阳晚报:如何看待所谓的“文学已死”说?
韩雪梅:中国文学真的没“死”,但确实“病”了,而且病得不轻,可患病不等于死亡。古人发明了造纸术,莫言摘取了“诺贝尔”,在我们这个文化国度里,文学不会久“病”不起。
沈阳晚报:哪部著作对你影响最大?
韩雪梅:我的成长受益于多部经典,很难说出影响最大的一部。但《世说新语》有这样一句我特别喜欢的话:“我与我周旋”。世间路上,我们需要淬炼的品质不是“与世周旋”,不是“与人周旋”,而是“与己周旋”,如此方能卓然而立。
沈阳晚报:多名专家称你为“中国85后三栖才女”,你自己更看重哪一“栖”?
韩雪梅:说来惭愧,“三栖才女”实乃谬赞!我更看重的是“读书”,因为没有阅读就没有生命能量。对《文心雕龙》里“复隐”一词我印象极深,它有“丰富而又含蓄”之意,希望在博览群书的过程中,自己能够成为一个腹藏锦绣的谦谦女。
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魏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