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师24名90后捧回国家级舞蹈大奖
辽师24名90后捧回国家级舞蹈大奖
《尼苏新娘》摘下“荷花奖”
前不久,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活动中,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作品《尼苏新娘》在全国各大专业院团及院校的500多件作品中脱颖而出,24名90后女孩用最美舞姿荣获了评委的高度赞赏,斩获本届“荷花奖”作品奖,消息传来,振奋人心。
舞蹈《尼苏新娘》是一个描述彝族姑娘出嫁的过程,在上个月辽师音乐学院音乐周活动上,曾在大连人民文化俱乐部提前与大连市民见面。辽师音乐学院院长刘世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巧的是,本届‘荷花奖’决赛地点西昌正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我们这个表现彝族的舞蹈能不能获得认可,比赛前心里还真是没有底。”
没成想,《尼苏新娘》在决赛第三场出场表演时,辽师音乐学院的24位90后姑娘以饱满的情绪完美演绎了舞蹈,展现出彝族姑娘出嫁时的复杂心情。不仅台下观众不停地送上热烈掌声甚至叫好声,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冯双白也被舞蹈深深打动。在点评和接受采访时,冯双白多次提到《尼苏新娘》,“民间舞蹈一定要接地气、有生命力,要用舞蹈本身的魅力去推动高潮,不能仅仅依靠灯光、布景。”“比如《尼苏新娘》,当伙伴们看到迎亲队伍到来欢呼时,新娘却默默转身,这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让我感动到流泪,是个好作品。”
辽师音乐学院副院长、舞蹈系主任毛荣告诉记者,24位舞者全部是辽师音乐学院舞蹈系大一至大四的学生,“最大的出生于1993年,最小的是1999年。”
参加“荷花奖”大赛,面对的竞争对手是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这样的知名院校以及各地专业院团,压力可想而知。从著名舞蹈编导王铬来到辽师编排作品开始,这24位姑娘就开始了为期将近一年的“魔鬼”训练。明明是家里的娇公主,站在舞台上,却都变成了坚强的舞者,10多斤重的服装、近一年无休的排练、伤痛的折磨,每个人都拿出超乎想象的毅力。
总决赛《尼苏新娘》的分数出来时,师生们刚回到地下二层的化妆间,听到播报“98.27分”时,所有人激动得抱在一起哭了,因为他们知道只要上了98分就能拿上大奖。
值得一提的是,第十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是本年度至今唯一举办的国家级舞蹈类评奖活动。作为改变赛制后的首届比赛,本次荷花奖首次取消了金银铜奖的奖项设置,原先设置的18个大奖也缩减为6个“作品奖”,可见其含金量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