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匠报酬20年没涨省演奏家不超10人
沈立国的微信朋友圈分享了一条关于电影《百鸟朝凤》的预告片,他留言说:“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
沈立国,辽宁歌舞团辽宁民族乐团青年唢呐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他曾经吹着《百鸟朝凤》活跃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
辽宁省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项目中,“白清寨传统唢呐”在列,沈立国正是从沈阳市苏家屯的白清寨走出的农村孩子。
15岁第一次接活大舅一脚踹上场
“19世纪末,名震辽沈的唢呐吹奏艺人祁贵礼(号祁子乐)在白清寨传徒授艺,经过100多年的传承,在当地形成了系统的唢呐吹奏曲牌和乐谱。现在已经成为辽宁省非物质文化传承项目。生于1977年的沈立国就是从小在白清寨长大的。“土地里刨食的,家里人一般都让孩子学点鼓乐班傍身。”沈立国介绍,“我一开始学的二胡,后来学过三弦,还学过小号,都没成。因为我嘴唇厚,我大舅就说跟我学唢呐吧。”
沈立国的舅舅正是祁贵礼的徒孙。
15岁,沈立国出师,开始正式接活。
“第一个活就是个白事儿,还是晚上,送灯送水,得绕着棺材一边走一边吹。我害怕啊,腿都发软,迈不动步。我大舅急了,一脚给我踹上了场。”沈立国回忆。
吹得好的学员还是农村孩子
那时候正是民间唢呐最红火的时候,“一个活最低60元、高的150元,几乎天天都有活,根本不着家,沈阳周边有事儿都来找我们。我都是骑着摩托车出去,有一次冬天去辽阳,太冷了,到了地儿车都下不来,差点冻死。”沈立国说。
不满足现状的沈立国一直想继续深造。“我们这虽然现在叫文化传承项目,但毕竟都是纯民间的东西,当初高等院校其实是不太认可的。一开始考,我还被一个山东的什么艺校录取过,结果是一家骗子学校。后来偶然得知沈阳音乐学院招收唢呐学员,我就去试了一下。”
最终,用纯民间的技法,沈立国考上了沈阳音乐学院;在大学里,沈立国第一次接触到了《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在各地都有不同版本。1953年春,由山东省菏泽专区代表队作为唢呐独奏参加第一届全国音乐舞蹈会演演出时,受到热烈欢迎。后来唢呐名家任同祥在专业音乐工作者协助下进行的改编,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我们辽宁的唢呐是大唢呐,长管的;吹《百鸟朝凤》得用小唢呐。”沈立国介绍。
1998年毕业后,沈立国考入辽宁歌舞团。现在,沈立国是国家一级演奏员。“这么多年我感觉,吹得好的还是那些农村孩子,有底子有基础。传承这种东西,不是坐在排练室里能做好的。”沈立国表示。
报酬20年没涨年轻人宁可出去打工
2008年,第三代传人祁贵礼的徒孙李子芬被辽宁省文化厅命名为“白清寨传统唢呐”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当时他已经70岁高龄。
“我小时候,小孩儿们都去学这个啊。红白喜事、开业庆典都少不了唢呐匠人,收入也高。现在除了专业院团,民间的鼓乐班子基本上没什么活。就算有活了,吹一场100元左右,和20年前一样。现在的年轻人,宁愿出去打工也不学唢呐了。”沈立国表示。
沈立国介绍现在辽宁省专业唢呐演奏家不超过10人,活跃在艺术团体、学校的大约二三百人,算上民间的鼓乐班子,也不超过1000人:“沈阳音乐学院每年招收的学员一般两三人,在校生一共也就十二三人。毕业之后,他们的出路也就是艺术团体、到学校当老师,还有转行的。”
遗憾:辽宁本土的《百鸟朝凤》夭折
说起《百鸟朝凤》这部电影,沈立国表示唢呐圈里人都知道:“当初是西安的同行帮着录的配乐。我们大家都非常期待,没想到直到现在才上映。”
“其实最遗憾的是,我们辽宁本来也有一部《百鸟朝凤》的,那部戏叫《天籁》,讲的也是唢呐的故事,老艺人为了传承一辈子没结婚,最终死在了舞台上,出殡时,他的徒弟用一首嫁娶类曲牌为他送行。
这个戏是辽艺的王余昌老师的本子,大概2000年左右的事儿,可惜夭折了。”沈立国介绍。 说起唢呐的今后发展,沈立国认为路子还是很宽的:“唢呐其实和西洋乐器也可以搭配,只要有谱子,它什么都能吹,我现在正在练习用唢呐吹爵士乐。作为根本,老腔老调不能丢,同时也要发展改良融入社会,不能对立,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沈立国表示。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隋冠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