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硬着陆”与“边缘徘徊”国际唱衰:中国经济正“深入”新常态

16.04.2015  10:07

  新华网北京4月15日电(记者 李云路 王建华 张正富 李鲲)中国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2015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提供了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深入”新常态的观察维度与数据佐证。
  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此次中国经济季度数据发布的非同往常。
  英国《金融时报》周二发表的一篇文章就将2015年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发布,称为“现代宏观经济学上最令人翘首以待的事件之一”。
  大约一年前,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首次公开判断中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新常态”。
  然而,就在全球给予广泛关注的同时,一些有影响的西方机构、人士,以其习惯性的怀疑眼光或否定态度来审视和评判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并俨然成为其唱衰中国经济的又一个变种。
  案例之一是,在著名智库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今年2月举办的一次专题研讨会上,主要的与会者认为,“中国经济正在进入一场危机而非中国领导人所指的新常态”,“断崖式下滑”即“硬着陆”或至多在新常态外的“边缘徘徊”,才是中国经济的现状与前景。
  英国BBC在今年中国全国两会闭幕后发表的一篇文章称,“新常态”的官方表述只不过是执政党的一种政策宣示口号而已,旨在为经济全面放缓并降低民众期望值而作自我辩护,中国经济远未达到“新常态”的地步。
  实际上,中国领导层去年早些时候关于中国经济发展已步入新常态的论断,是基于对此前一段时期就已呈现出来的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和不可逆转的趋势性变化而作出的。
  2012年起至今,中国经济从9%以上的高速增长换挡至8%以下的中高速增长,同时在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九个方面发生了趋势性变化。
  1978年至2011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9.89%,比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高出逾7个百分点,这曾是一个持续了30多年的“新常态”,书写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增长故事。
  而中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并正在持续“深入”的当前新常态,意味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说,最新季度经济数据强有力地证明: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深入”新常态,不可逆转地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
  “这是书写人类历史上最伟大增长故事‘第二部’的正确进程。”他说。
  减速不减势:“深入”新常态的惯性运动
  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小幅回落至7%,较去年第四季度增长1.3%。在经济运行困难比去年增多、经济下行压力比去年加大的复杂形势下,“7%”的增长率与政府确定的年度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吻合,依然处于合理区间,这实属不易,在全球范围内仍属“高速”。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习近平第一次公开提及“新常态”。
  习近平在去年11月举行的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中再次提到,“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他阐释了三大主要特征: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今年是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局之年、稳增长调结构紧要之年、“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中高速增长”为新常态主要特征之一的中国经济,以第一季度定下的增长基调,再次表明致力于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的中国,将更加理性地看待“速度”这一衡量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尽管经济增速小幅放缓,但就业形势、居民消费价格和市场预期基本稳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转型升级势头良好,新生动力加快孕育,积极因素不断累积。
  从2014年一季度计起,中国经济增速呈现“有序放缓”态势。截至今年一季度,五个季度的GDP增速分别为7.4%、7.5%、7.3%、7.3%和7.0%。
  “7%”的增长速度处于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合理增长区间,纵横比较都不算低。而“波动放缓”的曲线图,则符合中国经济发展客观规律,亦是中国主动调控的结果。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研究室主任牛犁表示,放眼全球,服务业的边际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均比制造业低,伴随着服务业比重上升,经济增速会普遍放慢一些,加之转型中的新旧动力转换需要一个过程,从中国经济总体的大盘技术考量,增幅的放慢也是增长的规律。
  令人欣慰的是,虽然增速放缓,但衡量民众实际生活水准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作为“民生之本”的就业数据,均呈现稳步增长以及稳定态势。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持续“跑赢”GDP增速。其中,2014年实增8%“跑赢”当年7.4%的GDP增速;2013年实增10.9%,“跑赢”当年7.7%的GDP增速。今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增8.1%,“跑赢”7%的GDP增速。
  根据中国人社部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达320万,城镇失业率在5.1%左右。
  自2012年开始,中国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均逾1000万,而失业率则保持在4%到5%左右,总体稳定。
  “就业和收入基本稳定,意味着中国对经济下滑的容忍度会有更大空间。”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说。
  就在一季度经济数据发布前一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强调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定力,灵活施策,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针对新情况新问题,用好多种政策工具,守住稳增长保就业增效益的基本盘。
  转方式、调结构:啃下新常态两大硬骨头
  今年两会结束后李克强总理的首站考察地点选择在东北地区。窥一斑可见全貌,总理坐镇督战“新常态下新东北现象”的决策解决取向,亦可视为中国政府对整个宏观调控大局的把控之道。
  2014年,东北三省经济增速大幅回落,引发广泛关注,有人甚至以“断崖式下滑”来形容。同一时段,猜测中国经济将出现“断崖式下滑”以致“硬着陆”的论调亦甚嚣尘上。
  李克强表示,对东北来说,实现新一轮振兴还要靠改革增动力、开放拓空间。要下大力气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向纵深推进。
  这其实是强调了重振东北经济,不能走回头路,而必须仰赖转方式、调结构。这是东北经济的挑战和机遇,也是当下中国经济发展和跨越--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
  详析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可知,中国经济结构优化趋势更加明显,经济发展深入新常态的特征更加明显:服务业占比更加明显超过工业;消费需求更加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进一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继续上升;工业内部创新升级步伐继续加快,节能降耗继续取得新进展……
  例如,今年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6%,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消费对GDP的贡献率继续达50%以上,大幅超过投资,远远超过出口。
  此外,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装备制造业增长7.7%,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5.0和1.3个百分点;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达5.6%。
  投资拉动方面的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民间投资投资的比重进一步增加。2014年民间投资增长18.1%,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4.1%。今年一季度,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上升至65%。
  牛犁表示,“转方式、调结构”--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两大衡量指标正在顺利地推进展现,中国经济向中高端迈进的步伐是稳健的、明显的。
  新动能、大潜力:“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创造新的增长机遇
  “教育+科技+互联网=?”这个多年前还无解的问题,如今答案已经明确:“增长机遇”。
  北京亚运村的一家在线教育公司创始人戴先生用自己的创业经历验证了这个答案的正确。他的业务范围属于出现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互联网+”的范畴。
  而“互联网+”正是中国正在着力培育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了几个雄心勃勃的“行动计划”--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双引擎,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服务业……
  分析人士表示,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的有力措施,可以释放出巨大的内需潜力。
  2014年,中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达1293万户,其中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45.9%。
  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显示,新产业、新业态、新主体、新产品、新动力加快孕育,新的经济成分加快增长。例如,新登记注册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8.4%,互联网网上销售额增长41%,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增长超过50%。
  这表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正在形成。
  “2011年我们创立公司时没有什么业务,但是随着近两三年经济转型升级产生的效果逐步显现,我们的业务量快速上升。”戴先生说。
  南开大学的郭鑫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弄潮儿”。还在大四的他,就已经是一家互联网金融创业公司的负责人。此外,他还先后创办了几家创业公司,为社会提供了超过240多个就业岗位。
  2014年,全国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1%的历史新高,江苏、上海等中国多个发达省份均已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的投入水平。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经济未来支柱性产业将包括健康、医疗、能源、环保、电商等,这些新兴行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将越来越大。
  而培育这些能激发新增长点的企业,最重要是仰赖技术创新和简政放权,当然简政放权最终依然是为了鼓励企业和个人从技术到商业模式的全方位创新。
  中国领导层清醒地意识到,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有效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否则就业、收入等民生问题就会受到较大影响,经济的提质增效升级也难以实现。
  整体来说,中国一季度经济数据表现了“三稳”、“三快”、“三新”的特点--就业稳定、收入增长稳定、发展预期稳定;第三产业发展快、消费增长快、市场主体增长快;市场主体新、业态新、动力新。
  国家信息中心总经济师范剑平说,一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提供了这样一个佐证,即中国经济正在为持续“深入”新常态全方位储备信心和能量。

 

 

港口生产忙
  近日,大连湾辽渔深水码头生产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港区码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迎来进出口装卸高峰。据介绍,今年以来大连海港口岸对俄贸易量大幅增长,据最新统计,中俄出入境贸易船舶共41艘次,较往年同期增长455%,进口货物12.人民政府
春回大地暖 水稻育秧忙
  天气转暖,春耕备耕到了关键时期,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