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年前 6个辽宁青年考取了留洋资格(图)

15.01.2018  10:24

   80多年前,6个辽宁青年考取了留洋资格

  与他们同行的,还有钱学森、钱钟书、华罗庚、冰心……

  刚刚发布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显示,中国出国留学生数量连续保持全球第一。而在沈阳,出国留学人员每年少说也有上千人。那么问题来了,你知道在80多年前的1934年、1935年时是多少人呢?

  1月14日,沈阳知名收藏家、沈阳晚报文史顾问詹洪阁公开的一本1936年出版的《环球特刊》,揭开了这尘封80多年的秘密,这两年加起来,辽沈地区当时的公费留学生一共才有6个人。留学生名录中百余人成“大家

  沈阳知名收藏家、沈阳晚报文史顾问詹洪阁介绍,这本《环球特刊》由环球中国学生会出版,出版时间是1936年。

  “这是一本记录当时中国留学生资料的特刊,包括1934年、1935年两年所有的中国留学生信息,一共收录了1824人,收录的信息包括姓名、籍贯、所在大学等。值得一提的是,1935年在美国留学的50个公费生名单中,可以找到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及中国著名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张光斗的名字。”詹洪阁说。

  詹洪阁介绍,经过研究后发现,在这上千人的留学生中,后来有100多人成为中国各界的大家。除了钱学森、张光斗两位学术大咖外,还有人们特别熟悉的钱钟书、华罗庚、吕叔湘、乔冠华和吴文藻、冰心夫妇等。

   辽沈地区当年留学生很少

  与沈阳现在每年的上千留学生相比,1934年、1935年的辽沈地区留学生可谓凤毛麟角。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从头看到尾认真统计了一下:1934年辽沈地区留美的公费生只有1人,留英公费生是两人;1935年留美的公费生也是1人,留英的两人,两年加在一起才6个人。其中,一个叫金希武的辽宁籍学生,与钱学森是同期的美国留学公费生。记者了解到,金希武回国后担任清华大学冶金系教授,并在国内高校最早将公差与技术测量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讲授。6人中,还有当时来自东北大学的阎家楠、王宝恒、王善政。遗憾的是,记者查阅了许多资料也没有找到这几个辽沈留学生以后的情况介绍。

   国民政府成立救济处援助东北留学生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全境沦陷,原有的教育体制瘫痪瓦解。日本侵略者为培植奴化的知识人才,控制东北学子出国留学工作,对东北留学事业进行极大破坏。东北原考选留学生工作骤然停止,令有志报国学生失去出国机会,加之在海外留学者学费中断、经济困难,均需急切救济。尽管许多学生爱国心坚定,但身处异国他乡,在囊中空空如也的情形下,难免有人被利用而误入歧途,以丧失民族观念。在这种特殊背景下,1934年年初,国民政府教育部成立了东北青年教育救济处,对留学国外的东北籍学生拨款接济,以帮助其完成学业、归国服务,同时,举办留学考试,考选东北地区优秀青年出国留学,为国家培植专门人才。

  据了解,留学考试报考对象限定为,国内外公立或已立案私立专科以上学校毕业的东北学生,其中,之前提到的王宝恒和金希武都是在留学考试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宝贵的公费留学资格。当时,两人分别获得由东北青年教育救济处发放的900元和1400元补助。

  记者了解到,针对东北青年的留学考试共举办了四届,后来因东北教育受敌伪摧残严重,学生英语水平低下,受到出国限制,对东北考选欧美留学生形成阻碍,考选工作宣告终止了。尽管留学考试出洋者极少,但此举仍具一定历史意义,为东北保存了文化种子、读书种子。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高级记者 白昕


(责任编辑:李京) 作者:白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