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85岁大娘花31年为乡亲开山道(图)

21.08.2015  14:46

  修路31年,毛宝珍拥有的就只是一堆荣誉证书和记录着自己多年心血的相册。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王晓阳 摄

  一把镐头,一个土筐,一把扫帚……

  用31年的时间,并不健壮的她硬生生开出了一条千余米长的山路。以前,这条路常出险情,如今可供5人安全并行。

  她,是丹东的毛宝珍老人,已经85岁。

  感谢她30多年来的辛苦付出,当地很多居民管这个“跪”着开出山路的大娘叫“老妈”。

  一把镐头,一个土筐,一把扫帚……

  用31年的时间,并不健壮的她硬生生开出了一条千余米长的山路。以前,这条路常出险情,如今可供5人安全并行。

  她,是丹东的毛宝珍老人,已经85岁。

  感谢她30多年来的辛苦付出,当地很多居民管这个“跪”着开出山路的大娘叫“老妈”。

   印象中的山路:抱着石头蹭着走

  1983年,毛宝珍一家12口搬到了现在的八道解放社区,住一个不大的两居室,房子在八道沟的南山坡上。

  当时附近的居民加起来能有数千人,想要出门就必须得绕好长一段路。

  人们为了节省时间,上班、上学、出去买菜都冒险走山上一条只有一人宽的羊肠小路,在毛宝珍印象中,这条路最窄的地方“背面是大深沟,身前是突出的山石,要是想过就只能抱着石头,一点点地蹭过去。”

  有些老人突发疾病,为了能赶紧去山下就医,还得在脚上绑上草绳子,半爬半滑的走这条山路。

  有一次,毛宝珍从深沟里救上来一个孩子——孩子放学后不慎跌落在深沟里,胳膊、腿都摔出了血……

   31载岁月:春夏秋修路冬日扫雪

  1984年,毛宝珍退休了,她的修路事业也是从那时开始的。

  当时家里没有什么像样的工具,她就拿着自己之前干农活用的镐头一点点的将山石敲下来,小石头用盆端,大石头就一点点挪,都运到旁边的深沟去填坑。因为腰不好,再加上患有高血压和风湿病,一到雨雪天气,毛宝珍疼得常常需要跪在地上挖,实在运不动石头的时候,她就把绳子绑在一个土筐上拖着走。

  从早上四点她给一家人做好饭后出门,一直到晚上11点累得回家倒头就睡,31年毛宝珍从没有间断过。春夏秋,她修路,冬天实在挖不动了,就出去扫雪,套上好几层袜子,再穿上水靴,脚还是被冻得又红又肿,几乎要没有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