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高校哪些专业好就业数据说话
本报梳理在沈高校2015届毕业生部分就业质量情况
本报讯(华商晨报掌中沈阳客户端记者高巍)截至目前,已经有17所在沈高校公布了各自的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这些高校的2015年本科生中,哪些专业的就业率最好?哪些行业是各校本科毕业生的主要工作方向?他们毕业后的月薪情况如何?本报为您一一梳理。
东北大学
-就业率:
95.3%(截至2015年8月31日)
-100%就业率的专业: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安全工程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工业设计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生物工程
建筑学院—建筑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哲学
体育部—社会体育
辽宁大学
-就业率:
97.25%(截至2015年12月31日)
-本科生签约行业前五名:
金融业(26.13%)
信息产业(13.21%)
制造业(12.61%)
政府、公共管理(7.91%)
服务业(5.31%)
-就业单位(行业)性质:
本科签约人数构成比例
党政机关64 6.41%
高等教育单位8 0.80%
事业单位122 12.21%
国有企业460 46.05%
其他企业345 34.53%
中国医科大学
-就业率:92.5%
-男女生就业对比:
男生就业率90.1%
女生就业率93.9%
-本科就业率:
预防医学100.0%
临床药学96.1%
生物医学工程95.5%
护理学94.5%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93.8%
医学检验93.5%
临床医学92.2%
口腔医学90.6%
法医学90.2%
医学影像学88.8%
麻醉学86.7%
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84.2%
-研究生就业率
公共管理100.0%
生物医学工程100.0%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100.0%
药学100.0%
中西医结合100.0%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98.4%
口腔医学97.6%
临床医学94.0%
基础医学90.8%
生物学87.5%
心理学75.0%
辽宁中医药大学
-就业率:
92.31%(截至2015年12月31日)
-本科就业率:
中医学(英语班) 92.73%
中医学93.02%
中西医临床医学95.58%
针灸推拿学92.78%
针灸推拿学(英语班) 94.34%
中药学(英语班) 92.41%
中药学92.41%
中药学(中药分析方向) 88.89%
药物制剂91.76%
制药工程90.35%
药学91.95%
食品科学与工程85.71%
护理学90.68%
护理学(日语班) 92.86%
护理学(英语班) 92.86%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方向) 93.10%
市场营销93.10%
市场营销(中药方向) 90.48%
物流管理92.86%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91.30%
医学信息工程90.91%
英语96.00%
-本硕
中医学类92.86%
中医学类(英语班) 92.86%
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方向) 94.92%
中医学类(针灸方向) 92.00%
-硕士
思想政治教育100%
药学类84.94%
中西医结合92.93%
中医学91.57%
-博士
中医学100%
中西医结合100%
中药学100%
沈阳药科大学
-就业率:
97.41%(截至2015年12月31日)
-100%就业率的专业:
基础药学基地班
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生物技术制药方向)
药学(食品药学方向)
中药学
中药学(日语强化班)
中药资源与开发
-月薪情况
(主要就业行业的月薪)
卫生与社会工作:5013.13元
制造业:3842.19元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3502.63元
沈阳师范大学
-就业率:
95.39%(截至去年12月31日)
-就业率最好的专业
师范类:
学前教育(师范)98.36%
小学教育(师范)98.31%
汉语言文学(师范)98.25%
非师范类:
20个专业就业率达到100%
-就业单位(行业)性质:
中等、初等教育:33.62%
其他企业:31.36%
升学、出国:30.82%
其他事业单位:1.63%
党政机关:0.96%
国有企业:0.93%
高等教育:0.70%
部队:0.08%
-月薪情况
(用人单位可提供的薪资待遇)
6000元以上:4.29%
4000~6000元:12.86%
3000~4000元:50.00%
2000~3000元:30.00%
1000~2000元:2.85%
1000元以内:0%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就业率:
95.16%(截至2015年12月31日)
-100%就业率专业(部分):
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技术方向)
航空航天工程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热能工程方向)、飞行器制造工程(航空维修工程与技术方向)
安全工程学院—保险
经济与管理学院—物流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设计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绘画
理学院—应用物理学
民用航空学院—交通运输
-月薪情况
(试用期后提供的月薪情况)
2001~3000元:38%
3001~4000元:31%
2000元以下:16%
4001~5000元:11%
6000元以上:2%
5001~6000元:2%
-就业单位(行业)性质
制造业:39%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15.27%
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等社会公共事业:12.61%
商业及服务业:11.59%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7.2%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5.83%
军队:4.33%
沈阳建筑大学
-就业率:
93.57%(截至2015年12月31日)
-就业单位(行业)性质:
国有企业:
1089人49.43%
科研设计单位:
120人5.45%
高等教育单位:
6人0.27%
政府机关及其他事业单位:
49人2.22%
部队:
4人0.18%
三资企业:
22人1.00%
其他企业:
913人41.45%
(不含出国和留学)
沈阳农业大学
-就业率:
89.89%(截至2015年8月31日)
-就业率最好的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97.44%
动物药学95.65%
动物医学94.37%
-月薪情况
(毕业生能够接受的月收入)
5000元以上:9.10%
4000-5000元:11.53%
3000—4000元:34.98%
2000—3000元:42.57%
1000-2000元:1.82%
沈阳化工大学
-就业率:
91.17%(截至2015年7月31日)
-男女生就业对比
男生就业率92.18%
女生就业率89.58%
-实现100%就业率的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化学
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环境科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
数理系—材料物理
应用化学学院—化学
沈阳理工大学
-就业率:
91.50%(截至2015年10月31日)
-就业率最好的专业:
机械电子工程(96.15%)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96.77%)
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95.24%)
-月薪情况
(转正后的起始薪酬(税前))
5000元以上7.20%;
4000~5000元17.07%;
3000~4000元29.87%;
2000~3000元40.80%;
2000元以下5.07%
沈阳大学
-就业率:
92.5%(截至2015年12月31日)
-男女生就业对比
本科女生就业率93.27%
本科男生就业率91.46%
-就业率最好的专业:
农学95.83%
历史学95.65%
管理学94.51%
沈阳医学院
-就业率:
92.93%(年度就业率)
-本科就业率:
麻醉学96.67%
康复治疗学96.43%
口腔医学95.00%
护理学94.92%
医学检验94.55%
医学检验技术
(专升本) 93.55%
护理学
(涉外护理方向) 92.59%
临床医学92.08%
医学影像学92.06%
预防医学91.82%
临床医学(英语班) 91.53%
-专科就业率:
康复治疗技术94.39%
医学影像技术94.00%
医学检验技术92.98%
护理92.86%
护理(涉外护理方向) 92.41%
药学92.22%
医学营养90.91%
医疗美容技术90.00%
沈阳工程学院
-就业率:
96.06%(截至2015年12月31日)
-男女生就业对比(含专科)
男生就业率96.24%
女生就业率95.29%
-就业率最好的专业(含专科):
法学(96.94%)
工学(96.15%)
经济学(96.08%)
沈阳音乐学院
-就业率:
93.76%(年度就业率)
-男女生就业对比
男生就业率92.15%
女生就业率94.64%
-100%就业率的专业:
学校音乐学系
作曲系
民族声乐系
钢琴系
民族乐器系
乐器工艺系
艺术文学系
合唱指挥系
民族器乐教育系
-月薪情况
(毕业生在用人单位平均月收入)
5000元以上13%
2000元~5000元79%
2000元以下8%
鲁迅美术学院
-就业率:90%
-就业单位(行业)性质:
自由职业:1353人
待就业:185人
升学:147人
其他企业:61人
自主创业:46人
出国:44人
国有企业:11人
高等教育单位:1人
其他事业单位:1人
沈阳体育学院
-就业率:
93.76%(截至2015年12月30日)
-就业单位(行业)性质:
农、林、牧渔业20人1.03%
采矿业10人0.52%
制造业148人7.63%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类51人2.63%
建筑业22人1.13%
批发和零售业106人5.4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43人2.22%
住宿和餐饮业36人1.86%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69人3.56%
金融业42人2.16%
房地产业23人1.19%
租赁和商业服务业255人13.14%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56人2.89%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51人2.63%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62人3.20%
教育266人13.71%
卫生、体育和娱乐业75人3.87%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36人7.01%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77人14.28%
军队71人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