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岁老人坚持运动20年 退休后两年参加9场马拉松
63岁的张士先向记者展示自己的马拉松奖牌。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薛雪 摄
1.78米,130斤,身上没有赘肉,没有肚腩,腿部肌肉线条完美。这样的标准身材比例,羡慕吗?
更让人羡慕的是,这幅标准身材并不是来自年轻人,而是来自一位63岁的退休老人。
沈阳老人张士先不止身形健美,连他的体检报告都让年轻人望尘莫及——没有三高,各项指标几乎都正常,他说这是坚持20年跑步锻炼的结果。
退休后,张士先不满足于单纯的跑步锻炼,而是“疯狂”爱上了马拉松的赛场。2年间,他参加了9场马拉松:八个半程,一个全马。
今年,他计划再参加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几个城市的马拉松,要用自己的双脚来丈量42.195公里的传奇。
坚持运动20年高原上跑完2万米
张士先退休前在辽宁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工作,是单位里车队的负责人。他说:“在卫生系统工作,把身体锻炼好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我坚持每天跑步锻炼身体。”
这一坚持就是20年。张士先说,把精力花在锻炼身体上,心灵得到净化,身体更健康。要比花钱买药、看病、住院来的更实惠,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张士先喜欢跑步,他认为跑步可以放松身心,开心的时候可以跑,不开心的时候同样可以跑。“跑步的时候我什么都不想,专心跑好每一步。尽享汗流浃背的畅快,既调整了心情,又强身健体,还达到了健美的效果。”
2007年,张士先被派驻到国外进行援外医疗工作。当地海拔2300多米,地处高原。一开始张士先没有进行适应性锻炼,和以往一样跑,结果出了问题。
“跑了几天出现了不良反应,当时心里有点害怕跑出问题,不能完成两年的援外任务。后来到医院做了心电图检查,结果一切正常。”检查结果让张士先更坚定了跑步的信心。
2007年12月16日,是当地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对张士先来说也是难忘的一天,他在海拔2300米的高原上跑完了2万米。
张士先曾有个多年的愿望,退休后要挑战自我,跑半程马拉松。“我万万没想到,这个愿望提前实现了,而且还是在国外的高原上跑下来的,当时特别激动。”
女儿不给报名错过首届“沈马”
2016年退休后,张士先有了充足的时间进行马拉松训练。每天早上4点多从家里出发,与有相同兴趣的老人们在浑河岸边集合开跑,从工农桥跑到长青桥,每天20公里,风雨不误。
“我们这个团里老年人比较多,大家都是马拉松爱好者,每次有比赛都愿意参加。经过跟大家一起训练,我也增长了很多跑马拉松的知识。”张士先说。
沈阳举办第一届马拉松时,张士先让女儿给自己报名,但女儿考虑到安全因素,私自决定不让老爸参加。
“孩子担心我的身体,没给我报名,就这么错过了在家乡跑的第一个马拉松。”张士先不会上网报名,现在的赛事报名都是由团队里的年轻人帮大家操作的。
错过了“沈马”,张士先又报名了营口马拉松。虽然只是半程,但这是他第一次站在马拉松的赛场,所以感到非常亢奋。虽然平时每天训练都能跑到20公里,但真正的比赛和训练完全不一样,难以把控自己的情绪和速度。
“枪一响,就掌控不了自己的情绪。要是一开始跑得很快,就把力量用光跑不下全程了。好多队员平时能跑完,但是到关键比赛的时候就坚持不下来,只能退场了。”那场马拉松他靠着意志力坚持完半程,之后在网上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补充了很多关于马拉松的科学知识。
首次参与全马4小时跑完全程
2016年12月,张士先报名了郑开马拉松,这也是他第一次参与全程马拉松比赛,几天后手机传来中签的消息,“我接到中签短信后非常高兴,马上开始准备比赛。”
2017年3月24日,张士先在忐忑中启程,登上沈阳开往郑州的列车。
“上车前,我在心里默默地安慰自己,保持淡然的心态,能在规定5个半小时内完赛就可以了,成绩并不重要,重在参与。”
3月26日早上,张士先很早就来到了比赛场地,先将背包存好,然后按号码布上的数字找到了自己的检录区域,开始做赛前准备工作:压腿、拉伸、慢跑。
“这时参赛队员陆续入场,几万人参与一场马拉松,既看不到头,又看不到尾,都在等待发令枪的响声。大家都异常兴奋,不少人拿出手机拍照,留下宝贵瞬间。当国歌响起,大家不约而同地歌唱起来,身在其中,场面很是震撼。”
张士先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仍然激动不已。“起跑前大家一同欢呼、跳跃,不停地向记者、摄影师招手示意。7点30分,我们听到发令枪声,人流涌动,开始比赛。”
张士先介绍,全程马拉松是挑战人的体能承受极限,所有参赛队员都会遇到体力和精神上的疲惫。尤其是30公里后体能明显下降,会出现体力透支、力不从心的状况。35公里更是可怕的“鬼门关”,参赛队员几乎都会感到腿部肌肉酸痛。“这个阶段通常会两脚发沉,两条腿无力,不听使唤,非常难受,恨不得要把鞋脱掉。”
“当我跑到37公里时,腿部发出了要抽筋的信号,于是我放慢速度,调整配速。这时前方的一名人民警察郑重的给我敬了一个礼,让我终生难忘。”张士先当时受到极大鼓舞,跑到警察面前和他主动握手,说了声“辛苦了”。
这温馨的经历,给了张士先很大的信心和勇气,“当时像给我注射了强心剂,尽管体能下降,我还是不断调整配速,顺利跑完我人生第一个全马。”
那一天是张士先一生难忘的日子,经过4小时06分顺利跑完42.195公里全程,收获了他人生第一个全马奖牌,“这一天,添补了我一生的一项空白,又一次挑战了自我。”
“哈马”未中签留遗憾再寄望“北马”
昨日,记者在家中见到了张士先,他正在焦急地等待哈尔滨马拉松的抽签结果。“这几天我们团里有人接到通知了,中签了,我还没接到通知,不知道结果怎样。”言语中,能感受到参加“哈马”对他的重要。
家中珍藏的9块马拉松奖牌里,他最喜欢的就是“哈马”的奖牌,“这块奖牌设计的很漂亮,‘哈马’组织的也非常好。城市环境我也非常认可,所以对这块奖牌情有独钟。”张士先没事的时候,会把每一块奖牌拿出来仔细欣赏,回味比赛时的情景。
闲谈间,手机响了。“扎心了,老铁!很遗憾您未中签。欢迎暂别参赛者身份的您继续关注‘哈马’,支持‘哈马’!”期盼了几天,结果却没中签。接到手机短信提醒后,张士先心里有些遗憾。
“这次我没中,很遗憾!接下来就寄望北京马拉松能中签吧。”张士先笑着说。
对话张士先:人的一生就是要不断发现自我
2017年上半年,张士先连续跑了三个半程马拉松,让他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更加熟悉,对接下来的马拉松比赛更有经验,更有信心。
虽然遗憾错过“哈马”,但他参加马拉松的热情仍然没有减退。张士先告诉记者,虽然自己今年已经63岁了,但只要身体允许,他会一直跑下去。
辽沈晚报:63岁年龄还跑马拉松,马拉松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一直吸引你?
张士先:我们每个参与马拉松比赛的爱好者心里都有一个不同的梦想,不同的答案。每次参加比赛,都有不同的感受和崭新的体验。站在马拉松的起点,身为参赛者都会很兴奋,几万人一起跑的场面也非常震撼。比赛的过程中,从身体的极限到最后坚持跑到终点,都对自己是个挑战。
辽沈晚报:马拉松能给你带来哪些快乐,可以跟大家分享?
张士先:长跑能锻炼人的耐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大肺活量,提高人体各器官和循环系统的功能,是强身祛病的“千金药方”。十年前,每年冬春换季时刮风下雨,我都经常感冒、咳嗽、发烧,一年要让病魔折磨几次。自从坚持锻炼,我受益匪浅。不仅有了好身体,心态也越来越乐观,增强自信。
辽沈晚报:在跑全程马拉松过程中,什么时候是最难受的,那个时候想过要放弃吗?
张士先:马拉松35公里处是一个“鬼门关”。跑到这里时身体已经到达了极限,如果配速不好,身体排酸不好,就很难坚持到最后。即使身体允许,最后的路程也是靠着人的意志力在坚持,跑到终点时那种成就感是难以形容的。每次想到这份成就感,我都会坚持跑下去,从没想过放弃。
辽沈晚报:比起马拉松,是不是没什么困难克服不了?
张士先:我跑马拉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锻炼身体,增强自身的体魄。健康的跑,跑出健康,无伤无痛的享受马拉松比赛。完成一场马拉松比赛非常了不起,但对老年人来讲,能跑马拉松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跑步是一种生活方式,人老心不老,人的一生就是要不断的发现自我,挑战自我,完善自我,我希望自己能更加坚定的一直跑下去。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薛雪